笔趣阁 > 大鸿儒 > 149:写手入门 4

149:写手入门 4


  【醉酒寒蝉】15,小说创作基本原则。

  1、小说的技巧在表现上有几个基本原则,首先是文字的问题,其中两大类为「报告式」与「呈现式」,报告式为「间接表现法」,呈现式为「直接表现法」

  如:「宫殿已造完,又要措置那些宫殿外的苍松翠伯,……。宫殿内要摆列的,锦帷绣襦,宝箪文紟………那一事不是剥民……」(随史遗文)

  这就是作者向你做报告,文字没有力,不亲切,写任何文章应该尽量避免。因为这彷佛在听作者的一面之词,太主观了。

  间接表现法作者重述故事,容易造成读者与书中世界隔阂。

  「梦莲的身量不高,而全身没有一处长得不匀称,在她淘气的时候像个娃娃,当她生了气,或要做正经事的时候,她很像个发育完全的小妇人,使人敬畏。小长脸,眉目清秀…………可是,不管她是怎样善变,在她的心的深处生了根的却是慈善,正直……」(老舍)

  作者用间叙述语法来介绍一个人物,评说他的外貌,议论他的个性,没有力,写的不活,像科司特说的,最坏的人物写法「平面人」,像剪纸人物,而非活拖拖整个人在读者面前活动。

  人物距离读者很远,因隔了一层障碍,这也是间接表现法最大的弊端。介绍景物,等都由作者复述,人物的关系不能自现。应该把脑中的记忆放述出来,变成实景。

  2、避免以总结式复述笔法胶带人物的感觉和行动如:「他第一次在课堂上看到她,就为她的美艳而顷倒,此后几个月来,她的倩影就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

  此类行文把真实的形象抹去,而代之以抽象厘出来的总结,读者只知道他为她顷倒,但是如何顷倒,如何美艳读者无法得知,这就是总结式。

  文字有两种特性,第一为实景,第二为虚象眼睛所及的实物,风景,人物,场景皆为实象,也是基础,具体的,传授到感觉里是实在的,呈现事物第一性的原来状态。单是实像的呈现便足够引起读者的感觉,不必再加什么「美极了」,「好听的很」这些虚的形容词。

  由事物外象而即于人心感觉也是实像,如:「心头一热」,「毛骨悚然」,「心要跳出来」都是身体感官上的实在反应。「他感到恐怖」,「他很焦虑」,「他激动起来」这些都是过滤过的文字,是由感觉再抽离出来的。

  3、话也应该避免复述直接对话总比复述的间接对话来得活,但仍只占其中一个平面。当描述真实时还得加上第二层展现,如说话时的动静和神态,又从而发展至第三层展现,增添说话时对方的反应,以及周围的气氛和场景。如:「她质问丈夫昨晚凌晨三点才回来为何现在又要出去。看丈夫一心打扮不理她,便又大骂你干脆不必回来,每天晚上都出去,一定在外面有了女人…………」

  总比「昨晚三点才回来现在有要出去?」

  「你走吧!不要回来,永远不要回来!」的描述好吧4、创作的描述另一个方是就是「喻象」,凡创作者都必须善于利用喻象「她那些钩曲,多结,坚硬的像蟹脚一样的手指头」(莫伯桑)

  这种形容多么鲜明有力,把那些虚象性的形容词表现的淋漓尽致。

  杜甫的「雨脚如麻未断绝」,雨有脚,那么太阳也会有脚,叫做「日脚」也就是影子,头上的就叫做「日头」了。

  再举一个例:「太阳很烈,天气很热」

  「阳光辣花花的刺的睁不开眼,小狗趴在地上喘息,人们身上的汗水不断的流………」

  哪一个好呢?

  5、以他物喻本物,这两个像之间已经互动。如「以海浪比稻田」「以稻田比海浪」这就扩大了视野,将两者互动。

  「风排山倒海的侵来」「狗而发出一种被女鬼绞死般的哀嚎声」这都是以他物喻本物,可以将文字表现的更鲜明和震撼力。

  16,小说常见的创作技巧。

  一篇好的小说,并不在于它对于传统的继承和模仿。而是颠覆与背叛前人的遗留。

  以1922年为界,小说的这一进步特征越来越明显。因为那一年是现代派全面爆发的里程碑。从此,外国文学界皆对此奉若神明。真正实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人人风格、手法皆自成一家。凡是对前辈的模仿都没有什么出路,他们只能背叛,不断地创新,于是形成了今天小说异彩纷呈的局面。

  第一章生活与想象力世人皆云:"艺术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此话不假。但问题是,小说到底是要偏向于生活描写,还是"乘物以游心",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坛的一大问题。须知早在东周时期,庄子就能写出类似于现代派手法的散文,但是从那以后,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作家。究其原因,不外乎两条:1,儒家牢不可破的思想统治,他们禁锢了中国人千年的自由。2,民间多年形成的爱看故事的陋习,这最是阻碍艺术家的产生。所以至今,国人仍是故事至上,懒得思考小说中的问题。大部分人浑浑噩噩,毫不自觉存在,这不得不说是奴性所致。书商以利益至上,不断投其所好。于是出现了太多"垃圾小说",如同洋快餐,没有营养而且吃过就忘的作品,仅仅可供消遣。

  当年巴尔扎克曾立志写一部《人间喜剧》,结果没有写完便撒手人寰。巴尔扎克一代文豪,悲天悯人。却并不为笔者所欣赏。正如莫罗亚为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撰序所言:"《人间喜剧》把外部世界作为自己的领地…他也确实描述了整整一个社会。相反,普鲁斯特的一个独到之处是他对材料的选择并不在意。"用巴尔扎克的方法写作的话,那么小说迟早要走入穷途末路。因为在描绘外部世界的能力上,小说远远不如电视、照相机,甚至油画。但是小说作为人类的产物,而不是上帝的,却能够通过观察外部世界来获得对自身的某种认知。因为"世界是被人类精神反映和歪曲的世界".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艺术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

  在现代派的手底下,经常会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场景与情节。但是仔细寻思,这些被抽象出的东西却在生活中有其本来面目。比方说卡夫卡描绘的"城堡"、"审判"的意象,实在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们不就是生活在如此一个官僚、蛮横、强者至上、权力意志第一、阴暗面同样很大的世界中么?然而就是这样的意象,才体现出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性的不朽价值。因此,生活是小说的基础,想象力是小说的根本。

  第二章小说的意象意象是否突出、高明,是一部小说成败与否的关键。当然"成败"不指销量。以下分析几个具体例子。

  线索性强的意象:加西亚_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家族第一代因近亲结婚生下一个长着猪尾巴的孩子,家族因此得到创立。家族的最后一代,又因同样原因生下同样一个长着猪尾巴的孩子,家族因此完结。这一线索串起了马贡多的百年兴衰,恍惚会有时间错位的感觉。靠一个意象,作者便生发了整部作品。

  思想性强的意象:博尔赫斯的"迷宫"(小径分叉的花园)。时间是一座错综复杂的迷宫,是无限连续的,是分散、集中、扩散的网。每一个分叉的路口,选择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结局。这一意象完全颠覆了传统线性的时间观念,堪称经典。

  共谋性强的意象组合: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安德烈公爵因为瞥了一眼橡树叶,同时听到姑娘们的欢声笑语,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改变了命运。这一组合使用频率太高,随处可见,也体现出它的威力所在。

  其他类型的意象,实在还有很多,笔者就不一一赘言了。

  第三章小说的结构这是专业人士评点小说的依据之一。本来对普通读者,结构根本无所谓,只要你别写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就行。殊不知结构恰恰是小说赖以生存的根本。

  结构是否特别,在小说评价中并不占有绝对分量。关键是这个结构必须适合这个材料与构思。比如说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一书,使用了双明线、一暗线的结构。两个明线人物不同,事件不同,空间不同,但却隐隐约约纠纠缠缠,最后终于汇合,同时从未真正清楚介绍的暗线也真相大白:原来是两个明线的根源。接着就看出两条明线间人物的对应关系。这种悬疑小说式的结构使人激动不已。此结构也与此书成为近年来罕见的经典作品。

  而米兰_昆德拉的大多数小说,都使用了巴赫音乐式的复调结构,各部分间形成了"13531"式的音乐结构。符合昆德拉哲理性强、人物不固定的写作特点,恰如其分。

  第四章学与艺术、哲学的大融合这又是现代派另一趋势。后现代派的作家们开始从现代先锋艺术家那里汲取灵感。达利、毕加索等大师影响了一代文学家,他们开始借鉴美术的创作手法与关注内容。昆德拉更是醉心于哲学研究,并确立了自己小说浓重的哲学风格。相信后现代派也会在这方面走得更远。

  第五章小说的冲力与张力一部高水准的小说,必然可以具有足够的冲力,冲破空间的阻碍、时间的诅咒。囿于空间、时间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庸常之作。正如乔伊斯《尤利西斯》一样,敢于"想到想不到".因为时间、空间等,都是一篇故事的必要因素,而不是真正小说的。综观现代派文学,没有任何一位大师甘于受困于此,而是自由、思想至上,决不做现实的奴隶!

  张力又是小说精彩的保证。它并不是打动人心的情节,而是和结构有关的、前后呼应或形成落差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小说不再苍白,仅仅是无力的说教,而能够真正靠文学魅力打动人心。典型例子就有昆德拉多次使用的"假实证幻"的手法。让小说的结局提前,结尾在戛然而止的某一刻,《不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均使用了这一手法。瞬间使读者感觉到命运的苍白、情节的精彩。

  第六章小说的未来笔者斗胆做一回预言者。

  近年来现代文学界渐有疲软之势。200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耻》十足反映了这一趋势。其水平根本无法与过去任何一位大师相提并论。要知道就连昆德拉,至今也仍未获奖。社会潮流不再有利于小说创作,一切围绕市场指挥棒转。在这种情况下,小说很可能就此式微,或是倒退。这本身或许也是时代需要。从此小说将划分为两大阵营:商业小说与纯文学小说。1922年那样的黄金年代恐怕短时间内难以到来。然而当世界再度堕入苦难中时,物质会受挫,小说也会再度抬头。

  小说的可能境地,实在难以穷尽。只要你想,没有写不出的。因为"世界是被人类精神反映和歪曲的世界",因为(借用一句广告语)"我能,无限可能!”

  第七章小说如何才能"好看”

  小说要想写得好看,首先有故事。

  故事是一篇小说高度凝炼之后的内核,是小说的心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故事在一篇小说中的重要性。有的刊物开辟的栏目就叫"好看小说".其前提是好看的小说应有好看的故事。

  第八章小说家是艺术家正如音乐家是用优美的乐章思维一样,小说家是用故事来思维,他的人生观、个性由此体现出来。读者想要知道引起自己兴趣的人物命运如何,事件的发展趋势、结局是什么,情节会满足这种要求。故事应该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能够和题材相适应,合情合理;情节像不断引导读者兴趣的路标,一步一步带领读者进入自己的艺术殿堂,进入你所要求的那种心境。你不能轻易让读者看出你的意图,要不断设置障碍,甚至误导读者,声东击西,一会儿让读者最不愿的事情发生,一会儿又让读者意料不到的事情出现,千方百计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他看不出上了小说家的圈套。

  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好理解,有些意识流小说或心理小说等,情绪化东西四处弥漫,似乎不容易理解。其实,这类小说也是有故事的。它的故事虽然只是一种意向、情绪上的扑朔迷离,但包裹着心理内核是能感受出来的。一切外在的东西就由此繁衔出来。这类作品中故事可能是在一个你不熟悉的或没有料到的平面上,它们可能写的是心理的、情绪的或内在的事物。

  第九章直觉与思想也很重要作家的文化底蕴是衡量作品深度、成败、高下的尺度,主题思想的体现往往与文化底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完善。一部小说打动读者的也往往体现在这方面。

  那么,思想意识又从何而来呢?小说家的思想更多的是来自于他的感觉(直觉)。他可能仅仅意识到人物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情节这样发展比那样更流畅。为什么如此,则很多人可能并不能自觉地意识到。

  第十章小说家并不是哲学家深奥的思想也许并不能产生优秀的小说作品。直觉是认识的出发点,它将人的主观感觉以艺术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仍是艺术的特殊属性。这其实也符合一个规律,如果先有立意(意欲表现什么)的桎梏,围绕这个什么"主题"来硬加上些东西,这是创作上的大忌。其次,作家的创作主题意图与受众阅读后获得的主题感受常常并不相同,甚至南辕北辙。"直觉"意识是弥足珍贵的,它如电光火石般稍纵即逝。把握住这可贵的"一瞬",则有赖于作家长期的思考。思考是一个过程。一方面是对过去积累的思想意识、精神、道德评判、价值观等等的体验,另一方面是对叙述表层下各种主题碎片予以挖掘、整合。

  第十一章寻找作品的深度,直觉往往是致命一击小说应该从正在发展、变化、行进中的历史(现在时),而不是从已经发生的历史(过去时),去提炼自己的思想意识。要有超前的洞察力和观察力,敏锐、敏感、极富预见性,善于发现别人所忽略的现象和细节。具有有别于一般人的识活动,能辩别出事物的基本性格特征,当别人只看到部分时,小说家能预见到整体,能抓住其精神实质。除细节外,他能看出决定人的精神状态是什么,周围人没有注意到,而常常连作品中人物自己也意识不到的东西,从而创作出人物独特的性格。那时,也许是人物自己左右、操纵着自己的命运发展。特别是当你把人物尽可能的想透彻,而人物已经在你心中生根、变得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时候,更是如此。因此托尔斯泰说:先不去想情节的发展,在写作之前,先把自己的人物尽可能的认识清楚。

  第十二章作家的观察力不是"摄影”

  作家的观察力不是"摄影",而是能够引起作家共鸣而又经过作家透明理解的那些观察,才能使作家创作出非常真实、生动、能够表现社会面貌的优秀作品。

  优秀的小说家总是在追求着叙述语言的个性化,完善着自己的叙述风格。但就整体而言,写作者在写作主体意识上对叙述语言着意进行把握、操纵者,似乎较之以前要少多了。平白直露的作品比比皆是。许多作品仅仅是在叙述一件事,讲述一个故事而已。叙述语言的技巧艺术荡然无存。

  第十三章语言是体裁的一种表达形式语言是体裁的一种表达形式,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载体。诗歌的语言特征与小说就截然不同。就小说而言,叙述是其艺术表达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特征为,第一,叙述是小说的本体语言,是叙事文学的一种内在活动。语言构成其内在结构形式,能给读者以总体感受。这是其基本特征。第二,叙事语言是一种冷静、客观的描述语言,它介乎于表现性(情感性)和逻辑性(形而上)的语言之间,或者抒情性和议论性的语言之间,带有一定节制特征的语言形态。第三,包容性。这取决于叙事者的叙事态度,在叙述语言常规下所掩盖的"次语言"特征,显露出其潜在的功能指向。"次语言"是被包容的,从属的,被兼容于叙事语言中。比如,散文化小说,可能抒情因素占主导地位。诗化小说,可能短句式占主导地位。现代小说,则可能语言的隐喻特征更明显。

  第十四章语言决定风格理想的小说叙述语言的特征应该是:传神、韵味、简约。传神将使笔下的人物生动,富有活力,征服读者,使人久久难忘。好的作品留给人的往往是一个难忘的形象。这也体现了"文学即人学"的命题。韵味带给人的是愉悦、美感和享受。这是阅读带来的快乐。简约则是大家境界。一种大化而至的境界。语言的运用如返朴归真般出神入化,也许就是一些常见的"白话文",但你能强烈感受其不同寻常。

  第十五章作家应该深入生活,固守家园托尔斯泰说:作家绝对不要写他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不感兴趣"似可理解为不熟悉。这是一个简朴的道理。社会环境决定作家的思想、感情、情绪等等,很难想象脱离生活环境会孕育出优秀作品。深入生活是一种体验。文学创作是一种个体性非常强的精神劳动,它崇尚独特的人生体验。深入生活,这是一个现实而又永恒的话题。

  "固守家园"则是找到自己所属的一方创作福祉,这应该是自己最熟悉、人生情感割舍不掉的精神寄托之地,它能赋予你情感的追求,能使之和自己达到水**融的境界。

  我们读阎连科的耙耧山脉系列小说,无不为他如外科手术般剥离中国农民的筋脉,酣畅淋漓甚至是残酷地探究其生存真相的艺术执著所折服。作家把这块精神家园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之中,直至把中国农民骨子里的精髓写透。

  山东高密东北乡可以说是莫言梦牵魂绕的一块土地。读莫言的山东高密系列小说,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感受着民族的苦难和困惑,并且把这种情绪幻化到故土的人和物之中,在这种极富乡土气息的文化背景中,体验出时代的矛盾和民族的情绪。

  而陕西作家叶广芩的家族系列小说,在将历史、文化、世事沧桑与当代社会相交织所生发的怀恋逝去的显赫中,一方面让人体会到深厚的中华文化氤氲其中,另一方面又有对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人格予以的缜密剖析。将家族故事置于历史的流变中,赋予小说以高妙。

  把精神家园变成自己的创作源泉,你会从中不断发现、提取有益的养料。它会取之不绝,不断激发你的创作激情,直至经典横空出世。

  17,如何创造一个高智商角色。

  有不少小说希望写出个高智商角色,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

  说实话,高智商角色的创作难度相当大。到现在为止我能看到的所谓“高智商角色”大多都是相当普通,只是相对智商不高的对手而言智商显得更高而已。

  其实智商有多种体现,先分一下类,然后再讲如何创作。

  1.学习能力/记忆力强。简而言之就是接受知识非常快速,能力多样。什么相对论,平行宇宙,生物信息学乱七八糟的全部都信手拈来。这种角色通常起到可以完善世界观的作用,或者是一移动图书馆,很多资料和线索都可以从那里得到。

  2.侦探类。根据线索,能够看出别人所看不到的信息。细致,细节,想象力,推理力是关键。“真相只有一个。”将看似杂乱无关的线索连成环是他们必须的能力。

  3.智战类。布局,控局的高手。他们或是隐藏在幕后的大boss,或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当一切尘埃落定时,才发现原来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4.导师类。一语中的。无论是复杂的局势还是复杂的人心,在他们眼里都一清二楚。“我早就看透了,你们才知道吗。”

  当然实际上智慧肯定不止以上四种,但小说中常见的有这些。在创作这些角色时都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类.学习能力/记忆力强。这种人物相对来说比较好创造,但是仅仅有大量的知识还不能成为主角。除非有其他能力辅佐。当然,作为一个配角的话还是简单愉快的。尤其是在作者自觉有完善的世界观,并想将此世界观交代给读者又不知从何入手是,往往可以利用这样一个角色。但是,如果所有信息都是百科来的话,或者作者自己本身都不清楚的情况下,还不如不要写出来。例子:楚轩。容易出的问题:万能。万能其实还好,只要有合理的解释,比如活得久啦,超能力啦之类的。但是最怕的是看似万能,但实际上什么都不懂,在解释的时候错漏百出。这就要靠作者本人的积累了。

  2.侦探类。这种类型的其实在网文中似乎不多了。如果想写侦探的话,其实侦探本身倒无所谓,犯罪手法反而是体现智慧的地方。巧妙迷雾与手法,甚至暗号,都是亮点。当复杂的手段被破解时,人物的智慧也就显现出来了。例子:福尔摩斯,柯南。《心理罪》。容易出的问题:基本没有,但容易流于平淡。如果人物有性格,有故事那么就更好了。另:此类小说中犯罪的理由其实也可以成为看点。

  3.智战类。很多人想写,很少人写好。在创作这样的人物时,应当表现出这些:a.对目标的把握。如果连目标都不清楚,怎么能称得上智者。b.对局势的把握。谁是友谁是敌,谁可以利用谁要打压,都应当心中有数。c.时机地把握。找到敌人的弱点,在关键的时刻给予关键的、巧妙的攻击。在敌人势力最强时硬碰硬的是热血小强。d.信息掌控。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话是真理。一个智者应当知道信息的重要性。所以他必须做到1.己方的信息少暴露,乃至发表假消息,制作假象。2.多掌握敌方的信息。3.能够分析出对方想隐藏的信息。e.留后路。一口气将所有力量投入不是智战的风格。哪怕看似无路可退,其实仍有生机一线,柳暗花明,是很能体现智者能力的地方。做到了了以上几点,才轮到手法与布局,要不然就成了作者给的金手指,就算一时爽了,也经不起分析。成功例子:诸葛亮。

  容易出的问题:多了去了。别说做到以上那些要求,基本的战术都很少人写好。最长常见的有敌人NC,所谓的战术完全成了闹剧,有完全不合理的战术之类的。在设计战术是,一定考虑下可行性。成功率越高的作战方式越容易被采纳。以正和,以奇胜,处处想出奇制胜反而落了圈套。

  4.导师类。这种人物偶尔出现一下可以。一不小心就成说教派,会惹人厌的。相反地,把大智若愚的感觉写出来的话,就会会成为亮点。所以这种人作为隐士高人不错。例子:周一仙,池寒枫。

  拿一个不属于网文的,但相当成功的智者范例简单分析一下。

  《三国演义》之诸葛亮。

  鲁迅评价为“其智近乎妖”,他也成了军师的典范。如此成功的智者形象,究竟是怎么塑造出来的呢?

  1.强大的敌人。敌人不是小白,而是枭雄。曹操,孙权,司马懿,个个都不是好惹的对象。

  2.成功的作战。凡是诸葛亮出击之时,结果总是胜多负少。敌人往往乖乖的中了他的圈套。

  3.忠心。

  4.强大的大局观。天下三分的局势被看穿了。天下大势如何,显然诸葛亮心中有数。

  5.广博的知识,多才。无论军事,政治,外交,乃至天文地理,风水星相,样样“略懂”,虽说是“略懂”,但是往往比别人强。

  那么,更关键的是这么个形象是如何具体描写出来的呢?

  有间接描写。其他智者是怎么评价他的是突出诸葛亮智慧的重要步骤,例如“卧龙”的称号,三顾茅庐的尊敬,还有司马懿说“吾不如也”,邓艾也说了类似于如果“诸葛亮还活着,我就该死在这了”的话。总之在他出山之前有名人总是提到他,吊起胃口,然后连死后,都还要安排:“死诸葛吓退活司马”的情节显示其魄力。

  还有巧妙的布局。怎么知道巧妙?看结果。很多计策,如连环计,空城计,到现在还相当出名。然后在这些计策的实现过程中,展示诸葛亮的能力。比如赤壁一战,先是展现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外交手腕和口才。然后草船借箭和借东风就展现了诸葛亮对天气的把握。接着让赵云来接应,展现了什么是未卜先知。然后布下伏兵,展现了诸葛亮对曹操心理的把握。再然后算计周瑜。结果是曹操败退,东吴不但做了主力,还赔了城。刘备则由丧家之犬一举获得了名声与根据的。最后用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来做注脚。

  此外,敌人也不是傻瓜,往往可以反应过来:“中计了!”,甚至意识到是怎么中计了,并成功最终脱出。于是诸葛亮的智慧非但没有被降低,反而因为敌人的强大而更突出了。

  总之,智者的谨慎,变通,广博,大局观,在诸葛亮上都能看到,而且体现的相当好。可以说诸葛亮不愧是智者的代表。

  但是网文中想写出诸葛亮一级的人物显然是难度非常大的。那么实际网文创作是,如何能写出个更成功的智者呢?

  首先要有底子,这个底子在于知识与信息。心里先有几个精彩的构思,或者设计好几个计谋会有助于创作出智者形象。连一个计谋都设计不出的,那还是不要写这种人物了吧。这个过程应当多读,多记。可以研究一些例子,而且研究时不单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分析,各方已知的信息是什么,各自可以推断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有什么烟雾弹影响判断,或者缺乏什么信息才能做出判断?如何才能获得想要的信息?将自己带入双方角色中仔细考虑。这时候可以和几个朋友交流下,所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在商量的时候往往会有新的idea出现,也可以补充自己的不足。当然这步略过也可以,但略过就更容易出问题。

  最后是写作,加油把读者骗过去吧。

  以上的方法是严格的,严肃的创作时应该做到的。而且没有120以上的智商,也很难办到。

  对于大多数网文写手,如何创作出相对成功的高智商角色呢?

  一还是多读,多积累,有想法了才能创造。

  还有几个可能的套路:a1.用战术说明或脑内思考的方式将布局思路说出来。这样有几个好处:1.有字数啊。2.顺面把自己的思路理清。

  a2.你说剧透了?那就让反派来设计一个陷阱嘛。我有说是己方的智者这么做的吗?让敌人设计一个“天衣无缝”的陷阱,结果被我方的智者给将计就计的破坏的,最后在“不可能!”的叫声中升上天堂,不是爽点吗?

  a3.最后在大家口瞪目呆之时,智者再慢慢解释自己是如何破局的,missioncomplete.

  b1.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各自都在暗地里操控,布置后手,拉拢关系什么的。结果玩个“无间道”啊之类的,也不错啊。换句话说,将布局放到暗处,到**再摊牌。只要暗线埋的巧,也可以让人有:“原来如此!”“不愧是智者!”的感觉。比如如何认出间谍,如何利用间谍之类的。

  c1.甚至失败也可以利用。看智者如何在无比不利的情况下破局而出,也可以是亮点。当然,之后的复仇是少不了的。

  d1.巧合与偶然,偶然与必然是非常有趣的命题呢。

  单纯的降低对手的智慧是不够的。表现智慧还有很多方法,例如利用“突发事件”表现智者的准备周全。

  还有,如果对手的智慧不高,那么就让队友的智慧更低吧(人猿郑吒泪目)。虽然以后会有人发现这个问题,只有故事爽了,大家也就无视了。

  增强智者的智慧感,可以从神秘感入手,也可以从结果入手。单纯将反派智慧降低是笨办法,无奈之举,最好不用。还不若强化反派智慧,或者反派实力。势均力敌乃至以弱胜强的战斗更可以体现智者的作用。当然,如何创造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态势是智者经常要考虑的问题。所以分析出对方的弱点是体现智者能力的好办法。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没有谁是全知全能的。犯错也不要紧,及时更改也是提高的方式,多看看书评区里的意见乃至主动提问,是提高的好办法。个人认为文中智者本身犯了错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知错不改是不行的。

  总之,想要创造出一个睿智的形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各位有志于此的写手们,希望我的这篇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斯浅薄的文字若能给人以帮助,那就太好了。[bookid=2871585,bookname=《灵噬苍生》]

  ;


  (https://www.biqwo.com/dudu/39/39142/217477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