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田园红楼 > 第74章 第 74 章

第74章 第 74 章


“用琉璃做罐头,  这也太贵了吧!”见到装在晶莹剔透的玻璃瓶里面浮在糖水里面同样显得晶莹剔透的柑橘果肉,房遗爱顿时就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不管是岭南,还是南海,  那里一年四季瓜果飘香,可以说,  罐头这东西,将来肯定是要走量的,  加上这样的玻璃瓶,这瓶子比果肉还贵,  这能卖出多少?

        李悦没说现在玻璃已经可以量产了,  他笑道:“不过是为了让你能直观地看到怎么回事,  所以才用了这个,其实用陶罐也是一样的,  做好了之后,趁热封口就行!咱们也可以做成几种规格,普通的水果,  咱们就用陶罐,还可以做成不同的大小,  而像是一些珍贵的鲜果,比如说杨梅荔枝之类的,咱们就可以挑选那些大果做成玻璃的,  价钱嘛,自然要比陶罐的贵许多!对于许多人家来说,他们吃的其实不是罐头,  而是面子。其他人家只能拿陶罐的,自家就能吃玻璃罐的,这个就能让许多人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

        对于房遗爱这样的人来说,  只要稍微一点,他就能明白下面的意思,当下他的眼睛就开始放光,脑子里迅速转过了一连串的主意。他一拍李悦的肩膀,咧开嘴角,笑得简直就像是刚刚偷到了一只鸡的黄鼠狼一般:“十五郎,真有你的,难怪你那么能挣钱,你这小脑袋瓜就是这个!”说着,他竖起了大拇指。

        李悦很想翻一个白眼,这就夸上了,你要是见识过后世那些特别擅长割韭菜,收智商税的营销大师,你还不得五体投地啊!李悦这点本事,不过就是耳濡目染了一点皮毛而已。

        李悦没有再说什么,而是说了一下这个罐头的操作过程,虽说这年头没有什么马口铁,用螺纹铁皮做盖子如今也不太现实,但是,用软木加蜡封就没什么问题了,加热后的罐子直接塞上软木,等到冷却之后,也就封得很严实了,再涂上一层蜡,这就很保险了。宁州那边如今正在对石油进行加工,已经能够利用

        石油制作石蜡还有制作墨条,等到技术再成熟一点,蜡烛的价格就能大幅度下降,当然,李悦也没打算用石蜡做食品的封装,他选择的是白蜡虫分泌出来的白蜡。这年头对于这种白蜡的应用几乎还没有,蜡烛差不多都是用羊油牛油做的,所以价钱一直居高不下,据说开国那会儿,因为朝政不宽裕,即便是太极宫,也不能经常灯火通明。如今嘛,别说是牛油羊油的蜡烛了,就算是蜂蜡的蜡烛,宫中用起来也是不省的,毕竟,有钱了嘛!

        像是宁州那边,百姓对于照明什么的,更加是不太在乎,从石油里面提炼出来的油是真的非常廉价,别说是用来照明了,许多人家直接用来做饭取暖都是正常的。如今这些石油制品在草原各个部族那里也是硬通货,他们那边原本都是用晒干的牛粪作为燃料,但是这个嘛,燃烧效率也就是那样,另外就是,这个引火其实是比较慢的,因此,弄点油回去,每次引火的时候稍微浇一点,那起火就比较快了,这对于他们的生活来说,能够提升不少的方便程度。

        不过这玩意终究是危险品,少量的问题不大,但是如果是大批量的出售,那就得做好密封,要不然的话,像是汽油挥发性很强,空气中浓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稍微有点火星子,就会造成爆炸,那可不是说着玩的。因此,宁州那边一直以来对外出售很少,就是零散着一桶一桶地卖,多了那肯定是不行的。

        总之,这个罐头做好之后,一般情况下,一年半载的保质期是没什么问题的,甚至,这些果肉除了做罐头之外,还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果酱,对于喜好甜食的大唐人民来说,绝对会非常喜欢,吃蒸饼烤饼的时候抹一点果酱,做各种点心的时候加一点果酱,甚至,做菜的时候加一些果酱的事情,大家绝对是做得出来的。尤其,岭南那边本来就是甘蔗的原产地,在那边制糖比起在其他地方成本更低,对于需要加入一定糖分保鲜的罐头和果酱来说,自然也是一大利好。

        房遗爱被李悦画

        的大饼忽悠得满脑子都是黄灿灿的铜钱,要不是如今还是冬天,他恨不得立马去岭南将事情安排下来。没错这等大事,他不准备只是派人过去,他得自己过去一趟,要不然的话,他是真不放心,毕竟,按照李悦的说法,不管是做罐头还是做果酱,别的不说,你得弄得干净才行,要不然的话,根本保证不了那么长时间的保质期。你要是水果没弄干净,也没用开水将罐子清洗干净的话,只怕东西还没运到长安呢,罐子里面就已经开始发霉了。这年头又不像是后世,那种三无小作坊为了防止吃出问题来,还能往产品里面加各种添加剂,据说有的甚至还能直接将一些廉价的消炎药磨碎了掺和进去,以保证不会吃出问题来。但是现在,除了糖和盐,哪有什么所谓的食品添加剂呢?在这个时代,罐头只能是一种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所以,这对于工人的要求是很高的,为了不影响自己的挣钱大计,房遗爱觉得,自己必须要先看好了情况再说,另外,负责这事的也得是靠谱的人才行。毕竟,罐头的受众并不是下面那些普通的百姓,起码也得是这个时代小康阶层的人,这些人在地方上都是有着一定地位和话语权的,要是吃他们房家的东西吃坏了肚子,甚至吃出人命来,房遗爱觉得自己是扛不住的。

        这也是为什么李悦自个不乐意干的缘故,李悦手底下是真没有这么多靠谱的人,与其自个去费心费力,不如让别人去干,自个出个主意,占一点点干股做分成就行。

        房遗爱早就不是当年那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少年了,他遭遇了几次生活的毒打,已经明白了许多事情,另外就是,他得为了自己的孩子着想,没孩子的时候,就他们夫妻两个,自然没什么顾忌,但是有了孩子,他们做事其实比起以前来,是有些束手束脚的,别的不说,他们哪怕并不信佛,但是,在孩子身上,他们还是觉得,得多为孩子积累一些福祉。为了防止赚钱不成反而变成作孽,即便岭南那边的气候有

        些问题,不过房遗爱自忖自己身强力壮,还是能挺得住的。

        房遗爱的打算并没有瞒着别人,其他一些驸马一边觉得房遗爱是小题大做,一边也敬佩房遗爱的决心。可惜的是,琼州可比岭南还要遥远,又得出海,每年在琼州那边采香的商人有许多就葬身在大海之中,所以,他们可不想冒这样的风险,不过,事情都得有人去做,像是如今,他们就在家族中寻摸可靠的,或者说是能够拿捏得住的旁支庶子,给他们难以拒绝的好处,然后让他们去做。这年头,宗族的力量是后世的人所不能想象的,以宗族的名义要求,能够拒绝的人是真的很少,因此,他们的事情还算是比较顺利。

        显庆三年的正旦比起前面几年都更加隆重,因为羊毛、棉花还有其他方面的贸易,尽管西突厥那边,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一直对大唐耿耿于怀,但是,下面的部族如今小日子过得都不错,他们又不是真的战争狂,没事就想要打仗。大家的族人都是宝贵的,若是在战争中损伤过多,以突厥人的心性与风俗,甭管你之前立下了什么样的战功,一旦你暴露出了虚弱的本质,那么,迎接你的就是其他部族的吞并。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阿史那贺鲁一直以来宣传大唐威胁论,对于之前突厥几次败在大唐手里各种不甘心,希望能够恢复突厥曾经的辉煌,下面的小部族一直不太买账。

        真要是打起来,咱们的羊毛卖给谁,岂不都砸手里了?而且,比起打仗,卖羊毛可就舒服多了,找一些奴隶,多给羊梳毛,等到夏天的时候,再将羊毛一剃,立马就有人上门来收购,中原那边做的毛线还有羊毛毡子,羊毛毯子,毛呢布料,那可都是好东西,又挡风又暖和,比起他们自个搞出来的毛毡,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总之,他们如今的日子,那叫一个舒服,他们不需要耗费多少代价,就能够养活更多的族人,既然如此,何必要大动干戈呢?因此,西突厥那边甚至出现了分裂的意思,很多人都觉得,如今的日子已

        经很是不错,而沙钵罗可汗的思想实在是太危险了,一旦沙钵罗可汗跟大唐开战,他们如今的日子就要化为泡影,因此,一些小部族已经准备直接内迁到河套地区,彻底投靠大唐,另外一些呢,准备如同曾经东西突厥分裂一样,打算另外再立一个突厥王庭,请大唐天子册封一个新的可汗,借助于大唐的威慑,跟沙钵罗可汗分庭抗礼。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些部族首领就直接跑到长安来朝贡天子了。

        而西域那边,同样也是一样,以前西域一些小国都觉得大唐在西域待不长,就像是当年的大汉一样,大汉当年同样也是在西域设了都护府的,结果最后呢,还是撤离了出去,西域依旧是那个西域,最多就是多了一些汉人留下来的血脉,但是时间长了,他们也不觉得自己是汉人了。就像是高昌,真要算起来,他们的祖先迁移到西域还没多少年呢,但是,他们很多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来处。

        因此,一开始大唐攻下高昌的时候,西域各国仅仅就是紧张了一阵子,后来就开始盘算着大唐什么时候会放弃西域,哪知道,原本在西域那边也就是当做观赏性植物的白叠子到了大唐那边,居然被人发现是一种极为有价值的经济作物,这也就算了,就算棉花价值很高,若是大唐就是在自家的地盘种植,跟西域也没太大关系,最多他们那边多出一种互相交流的商品,他们可以想点办法,从大唐那里弄到棉花的处理办法,回头他们自个也能种。结果不知道是什么人出了个主意,那些大唐人直接就开始在高昌故地种植起了棉花,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都很是不错,然后第二年的时候,就有大批的汉人迁移了过去,轰轰烈烈地种植起了棉花。

        目光短浅一点的,趁机跟安西都护府做起了粮食买卖,毕竟,棉花又不能当饭吃,多了这么多人,光是指望着从中原运输粮食过去,显然不怎么现实,所以,从西域那边购买粮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目光长远一些的就知道,这些中原来的汉人以后不光是

        不会走,反而会更加深入西域了,顿时许多国家都有了危机感,为了防止被抓住把柄,成为大唐经略西域的一个突破口,这会儿西域各国都争先恐后地派出使者,甚至一些王室成员亲自前往长安朝贡,表示自己的臣服之意,免得回头大唐觉得自己不够恭敬,就直接打上门来,将自家的土地也变成棉花地,那后悔也晚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李治是非常得意的。当年李世民被尊奉为天可汗,靠的是大唐的赫赫战功,但是如今嘛,李治这边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了。

        不管是突厥那些部族,还是西域各国,为了这次的朝贡都准备了许多贺礼,而按照□□上国的作风,自然也是要加倍回赐的。要不是担忧自个国家的命运,其实许多小国真的打算年年来一回,完全是白赚!

        对于赏赐这些小国,朝堂上并没有什么异议,比起贞观朝不同,李治上台之后,还真没什么天灾人祸,国库充盈,这点赏赐比起当年杨广的做派来,其实就是小儿科,因此,朝堂内外也很是淡定。甚至还有一些还在趁机敛财,比如说李义府一流,他知道西域诸国的担忧,趁机贩卖了一把焦虑,引得那些使者给李义府送上贺礼,就指望着真要是出了什么事情,这位能在朝堂上说点好话。

        而李悦这边,也是这些小国送礼的重点,毕竟,李悦其实是最靠近西域各国的藩王,而宁州那边的变化都与李悦有关,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小国都深信,李悦的态度对于西域来说非常重要。

        结果,李悦礼物是收下了,但是,他压根没打算给西域各国说什么好话。说白了,西域小国就是典型的生活在夹缝里头的国家,他们必须要在中原和草原霸主中间左右逢源,中原大多数情况下,其实要比草原霸主好糊弄,因为中原起码讲道理,但是草原上那些霸主一般情况下根本不讲道理,他们只认利益。比如说,在他们遭遇什么白灾风灾之类灾害的时候,他们若是忖度着自己不是中原的对手,那么,他们便会先跑到西

        域这边过来抢劫一把,毕竟,比起兵强马壮,稍微不注意就是崩掉一嘴牙的中原,其实还是西域比较好欺负一些。一般情况下,唯有草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一统,有了足够的实力,并且中原那边也比较虚弱的时候,这些草原上的霸主才会真正去找中原的麻烦,平常的时候,最多也就是在边境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抢劫一把,多半根本不会深入,免得引发了中原那边的反击。

        国与国之间也是存在着欺软怕硬的现象的,比起讲道理的邻居,还是不讲道理的恶邻更加让人容易产生顾忌之心,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西域各国都是倾向于突厥的。

        但是如今情况不一样了,一方面突厥虽说依旧很凶恶,但是,他们之前在几次战争中都输得比较惨,连颉利可汗都被抓到长安给天可汗献舞去了,可以说,从二十年前开始,突厥在面对大唐的时候,几乎就没占过上风,哪怕如今突厥养好了之前被打掉的几颗牙齿,像是恢复了不少元气,但是,他们毕竟不像是之前那样有着足够的威慑力了,反倒是大唐,如今却是露出了自己的獠牙。

        李悦能够理解小国的心态,但是,理解是一回事,立场又是另一回事,屁股不能坐歪了。他是大唐人,要看重的也是大唐的利益,所以,别说西域小国的那些礼物在李悦看来算不上什么,就算是真的还不错,李悦也不会为了这点利益就忘了自己的立场。不过,不收也不行,你要是不收,人家没准就觉得你对自己有敌意,回头谁知道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因此,收是收了,但是李悦也准备了一些宁州的特产做回礼,就当做是普通的礼尚往来了。

        那些人也摸不清楚李悦到底是什么态度,不过,想想李悦的年龄,估计近几年内,李悦应该在大唐的西域战略中没多少话语权,因此他们便也不再追根究底。

        不管怎么说,这一年的正旦大宴就变得非常热闹起来了,为了让这些小国使节宾至如归,教坊司还特别找了一些胡人表演了胡旋舞之类的节目,不管以

        李悦看来,他们对大唐原本的歌舞更感兴趣。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说后世的时候,歪果仁跑到种花家来玩,人家本意是为了体会种花家的特色,结果好客的种花人还领着他们去吃牛排沙拉之类的西餐,他们在自个的国家早就吃够了,结果到了异国他乡,还得再吃一遍,而且还是那种经过改良的,不怎么正宗的家乡菜,这就有些尴尬了。胡旋舞什么的也是一样,他们在自个的国家见得多了,自个说不定还能跳两段,所以,也就没多少意思了,反倒是中原自个的歌舞很有些看头。不过,李治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想头,安排了一场《秦王破阵乐》,倒很是叫一帮小国使节有些战战兢兢,毕竟,《秦王破阵乐》里头炫耀武功的成分实在是比较高,这些使节难免有些多想。

        李悦也是头一回见识到全套的秦王破阵乐,这玩意因为需要耗费的人力精力都比较多,演出一场其实是非常费力的,因此,自从此乐问世以来,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太庙献俘之类的场合才会表演一次,有的时候干脆也就是选取其中几段表演一下,很少来全套,李悦出生以来,也没遇到过什么太庙献俘之类的场合,最多就是正旦大宴的时候,教坊司选取其中的一两段高潮演奏一下,然后就没了,如今全篇一出,李悦顿觉就这一场,这次穿越也值了。

        李治这边志得意满,但是草原上那边,阿史那贺鲁已经是愈发难以忍受如今的局势了。他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原本他其实只是西突厥的大将,出身嘛,好听一点是室点密可汗五世孙,实际上这就跟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一样。像是突厥那些可汗,一个个正妻小妾一大堆,孩子也是一大堆,阿史那贺鲁自个同辈的兄弟就好几个,更别说是堂兄弟了,可以说,阿史那一族里头,起码能有上百个人能自称是室点密可汗的五世孙。不过,他也算是抓住了一个好机会,突厥之前被揍得挺惨,阿史那贺鲁趁着这个机会,拉拢了许多突厥贵族,先是投奔了大唐,后来李世民驾崩,李

        治登基,趁着大唐顾不上草原的时候,这位叛唐自立。

        偏偏李治登基之后,朝堂上的事情一度由长孙无忌做主,长孙无忌不算是鹰派人物,或者说,长孙无忌手里头没有什么靠谱的将领,朝堂上那些要么当年开国的功臣,这些就算不是明面上就跟长孙无忌不对付,但是长孙无忌却也不想让他们继续立功,而那些年轻一些的将领多半也是那些老将的部将门生,长孙无忌自然不希望这些人出头,因此,虽说阿史那贺鲁狠狠地下了李治的面子,但是大唐这边最终并没有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这也让阿史那贺鲁自觉看出了大唐的虚实,觉得如今的大唐已经是青黄不接,也该到了突厥复兴的时候了。

        哪知道,西突厥还没嚣张几年呢,大唐就弄了些小恩小惠,将下面的那些部族给拉拢了过去。阿史那贺鲁也承认,宁州那边产的东西挺好用,各种羊毛制品很好,铁锅虽说没法重铸,但是用来做奶酪什么的也非常耐用,就算是不能重铸了当做事武器,但是在关键的时候往身上一挡,可比寻常的盾牌强得多。但是,北周距离如今也不过就是不足百年的时间,百年之前,统治着中原这个花花世界的还是鲜卑人,再往前,还有匈奴人,羯人什么的,那时候突厥人其实还是柔然人的奴隶,但是,他们依旧记得那个时候,胡人的风光。所以,阿史那贺鲁是真的向往着中原的花花世界,若是突厥能够打下中原,哪怕只是打下半壁江山,对于突厥人来说,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就算仅仅是劫掠一把北方呢,他们能够获得的好处也比唐人给的那些小恩小惠强多了。

        阿史那贺鲁自觉自己才是为了突厥好,目光长远,偏偏下面那些部族都是目光短浅之辈,再这么一下,下面那些部族都要被唐人收买了,所以,阿史那贺鲁觉得不能再等了,他想要先下手为强,等到他先跟大唐打一场,下面那些部族就算是再不愿意,也得跟着一条道走到黑了。

        当然,阿史那


  (https://www.biqwo.com/dudu/96/96184/3538518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