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之脱缰人生 > 随笔 倒茶与做官

随笔 倒茶与做官


  节前大聚餐,二伯安排自己16岁的儿子,我五弟,负责倒茶。小家伙第一次干这活,难免有些手忙脚乱,被二伯批了几次,大家也一笑而过,一家人不用搞得这样正式。

  我在一边儿看着,心中却止不住思量,二伯身在官场几十年为何在这端茶倒水上对自己儿子稍显苛刻,再想起几个去年考上公务员的同学,现在主要工作还是端茶倒水。这其中难道有什么奥妙不成?

  这一深想,还真觉得有些奥妙,且戏言一番,搏看官一笑,对错不究。

  一场酒宴,茶是其中一重要一节。席前、席后、席中,不可或缺。负责端茶倒水的人则要保证所有在座人员的杯中茶满。单纯倒一杯茶,简单吧?简单,倾壶提壶,水注杯满,几岁小孩也能做。但是要倒一席茶呢?还真不简单。

  首先,次序。这宴席上,座次不同,先后不同。先给谁倒,后给谁倒必须明了,否则小了说便是小节不明,大了说就是目无尊长。要是在正式而重要的宴席上犯此错误,宾客们难免会多想——这小子是不是看我不顺眼?

  再次,时序。宴席一开始,有的人喝茶快,有的人喝茶慢,这时,倒茶的人则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了,看到谁的杯里茶少了,则必须及时为其添加。但是酒席上总会有吸引人的话题啊,话题一有趣,人就容易入神,就忘了倒茶这回事了。等到宾客端起几次茶杯发现饮无可饮时,这就坏事了。所以,倒茶的人还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忘自己的本职工作,听着趣事也要盯着杯具,一旦发现有人杯里的茶不满了就要及时添加。而这时往往不是只有一个人需要添茶,所以这次序还得注意,不能不分先后。说到这,倒茶的又得注意了,倒茶的时间点儿一定要卡准。这边儿主陪端起酒来要跟大家走一个,你这边儿端着茶壶要去倒茶,全场的焦点瞬间从主陪身上转移到你身上了,膈应人啊。主陪要是你领导,回去有你好看的了。所以,这时间点儿,一定要卡准,一定要在主宾其乐融融,吃菜吹牛的当间儿去倒茶,不着痕迹,不引人注意。

  另外的一些小技巧,也得注意,比如从客人左侧倒还是右侧倒,茶几泡需换,喝茶慢的人茶凉了怎么换,杯中茶水多深正合适……这一一数来,讲究太多,需要注意的事情也太多,这倒茶也就不简单了。

  如果给倒茶扣上一个高帽,上升到哲学层次,就意义更加重大了。

  在咱们老祖宗的哲学里面,任何事情都是系统的,复杂的。往大了说,如“治国平天下”,大家好理解;但是往小了说,如“端茶倒水”,大家也许还真觉得有些夸张。但是提炼上面对于倒茶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倒茶是一件基于对时间与空间精准把握才能做好的工作,是时间、空间错综交织的系统工作,要做好倒茶工作,必须得有个系统思维。

  这样一类比,也许看官们就发现倒茶的奥妙了。

  《大学》里有个说法:“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这倒茶就是格物的一种,是一种最根本的修炼。

  修炼什么?就是对一个系统问题从时间、空间两方面全面观察、把握、分析,并找准最佳时间、空间切入点,并圆融圆满地解决问题。

  所以,倒茶倒的不仅是茶,倒的还是哲学。

  把茶倒好了,倒到浑然天成,不着痕迹,达到宴席结束宾客都没因茶水引起过注意,才算“致其知”,然后才能“诚其意”——也就是把握住倒茶这项修炼的核心。

  这样,倒茶这件小事才算是修炼到家了,就可以去试一试做其他事情了。

  试想,你倒个茶还倒不明白,找不到切入的准确时间点和空间点,要是让你去当官处理更复杂的问题,你处理得全面彻底?能解决得圆融圆满?

  做官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涉及社会涉及民生的,千头万绪,更加复杂,解决时一旦只偏得一方,那后续问题可能就大发去了。

  所以说,端茶倒水,修炼的是处理事情的思维和技巧。初入官场的看官切不可因竟日端茶倒水感到枯燥乏味,无可言志,郁郁寡欢。

  把端茶倒水的表面技巧和内在哲学修炼通透了,那么你离升官就不远矣。就算看官“淡泊明志”,“不为五斗米折腰”,但是不论经商抑或其他,倒茶的哲学学通了都是百益而无一害的。

  ;


  (https://www.biqwo.com/dudu/63/63903/353482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