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烽火大明之霸权天下 > 第一百零六章 少年革命家

第一百零六章 少年革命家


  “恩,军师说的这个人,我曾有所耳闻,此子不同凡响,将来一定是个人物,只是他现在不过是一个七品中给事,可谓人微言轻,你觉得此人真能成事嘛?”

  对于杨涟杜威的认识更多的是基于这具身体的记忆和自己过去所研读过的史书,根据史书上记载,杨涟在万历老爷子驾崩之前,都是一个在官场上不得志,在人群中不出彩,只得过几次类似于现在全国十大劳模之内的光荣称号的小人物。

  这样只有称号却没有实权的小人物,想要改变一些事情,尤其是关乎国家前途的大事,仅仅是靠他一个人的努力,恐怕还是不行的。

  “我知道,少公子有所顾虑,但是,这杨涟可是不同,如今大明朝内党争激烈,这杨涟可是东林党人,此人虽然官位不高,不过,却是东林党内的道德模范。

  而现在三党虽然势大,可是却内部派系林立,早晚会被崛起的东林党所代替,少公子你与其现在去巴结一个渐渐没落,且党羽众多的大党,不如去捧红一个前途无量的新人!”

  话到此处,一切谜底杜威就都想明白了,杜威觉得这个杨涟作为一个小人物,小把戏,之所以能够在万历,光宗先后驾崩,而天启上位,这段短短不过一两个月的时间里这么出彩,无外乎是因为这个小人物的背后有一个巨大的阴影——东林党!

  虽然说,三党联合之后,已经将东林党打压成了一个旁门左道,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个曾经无数次影响过明朝政局的大党还是有着不可小觑的势力,永远都不要对一息尚存的敌人太过轻视,因为,昨天你曾经爱答不理的人,明天可能会成为你高攀不起的神!

  恩东林党如果动用所有势力来帮助杨涟,而杨涟若是视死如归,借着这股巨力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情也不是不可以,所以想到这里,杜威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都给想明白了。

  说到底还是党争,说到底还是权术,无所谓忠君爱国,无所谓报效国家,大家都是为了弄权,那些真心为国的人,如果甘于被利用,那还是可以用一用的!

  而杨涟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杜威觉得当初历史上的杨涟之所以在皇权交替之间,如此舍生忘死,不择手段,很有可能就是受到东林党人的暗中支持。

  “哼,这帮书呆子还真是喜欢瞎搞,就因为这事儿,党争开始在大明朝越演越烈,在我看来这次党争,真的是不亚于、**哈赤加皇太极加李自成加张献忠加小冰期!

  总之大明休矣,但是,大明此时有主角,有我杜威在这场党争就会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一个不利于这个王朝却有利于这个国家的方向发展!

  所谓的大明朝已经腐朽不堪了,我来京的路上,放眼望去,尽是霸主占地,奸人当道,无辞之人专权!

  一个政体已经腐朽不堪的朝廷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如同鸡肋,还是让我杜威来揣上一脚吧,只是大明朝石块硬骨头既然我杜威一口要不成两截,那就一点一点的磨,一点一点的泡,不管是千难万险,还是一脸艰险,我杜威都要将这块难啃的骨头给磨化了!”

  见杨涟,杜威不含糊,他在想明白了这一切问题之后便亲自起身拜见门外的杨涟。

  门外寒风呼啸,一个身材高瘦的年轻人过着一件老旧的棉衣双手交叉的站着,他目光如炬,脸蛋好似被尖刀雕刻过,那五千年沧桑岁月写在脸上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肃然起敬,并不由的惊呼:这可真是个忧国忧民的人呐!

  而冰凉的秋风让门外两位给杜威站岗的军士都忍不住咳嗽起来,可是这个倔强的青年就是一动不动的站着,他抬眼四十五度角望着天空,仿佛是将心中那远大的抱负化作满天星斗,通过他那炙热的目光投射到天空之中去。

  “杨学士,杨学士,您终于来了,我杜威未曾出门远迎实在是失敬,失敬啊!”

  杜威这一席话让杨涟受宠若惊,要知道当杜威的武官官职已经身居一品大员,而他的爵位也位列一等侯爵的时候,朝廷还给了杜威一个三品文官的兼职及辽东副留守。

  常言道,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杜威比杨涟这位七品言官大了不止一级,所以,杜威的礼贤下士,让杨涟在受宠若惊之余,还感动万分。

  “小生见大人身边之人都称大人为公子,那么,我也斗胆以公子想称呼吧,我知道公子虽然身居要职,但是却与那些居功自傲的狂徒不同,公子外御强敌,内为朝政,真是日理万机为国为民,而小生不知的是,公子如此操劳,今夜还特意礼贤下士,请来我这个言官是为何故啊?”

  你们文化人可真会玩啊,说个事情都要开口闭口的之乎者也,孔孟老庄,幸好我已经和这具古人的身体融合的差不多了,否则的话,还真是听的七窍通了六窍!

  不过,听杨涟同志的口气,他对我还是有几分敬佩的,那么,这事情就好办了。

  从史书上得知,这位堪称完人的杨涟是个不好色,不爱钱,不爱权堪称三不的完人之后,杜威一时间还不知道已经如何将所求之事说出口,而现在当杨涟将自己的敬佩之情表露无遗的时候,杜威觉得事情好办了。

  读书人尤其是爱国的读书人,他们在将忠君爱国这一思想极好的体现的同时,还具备另外的一面不为人知的阴暗面,那就是极度的愚昧。

  这些人都是一根筋到底的非常纯粹的人,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老子就要忠君爱国,青史留名其他的老子都不管,所以,他们只要稍微觉得周围的人有一点点表现,使得他们觉得这个人不忠君,不爱国了,那么,这些人就会群起而攻之,势如恶狗,形如群狼,真是有辱斯文到极点。

  但是,如果他们对你心悦诚服,觉得你是他们的好朋友,对你佩服的五体投地的话,那么,说句不中听的话,你就是让他们去跳楼,这帮家伙也没有二话。

  对于杜威来说,这种让读书人心悦诚服的影响也算是一种收买,应该是一种非常抽象的美名收买吧。

  我崇拜的人是四大天王之一的刘德华,昨儿刘德华竟然给我打电话,说我为什么为了见他竟然打电话说你不见我,老子就全家跳楼,他服了他说他自从出生起还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你看我竟然能够被我的偶像佩服,我的偶像欣赏,这事情说出去简直倍有面子。

  而这种让古代读书人觉得倍有面子的内心满足,在杜威看来就是美名收买。

  见到杨涟同志已经被自己的美名给收买了,杜威就不客气了,他先是嘘寒问暖说:杨学士还没有吃饭吧,

  杨涟也实在,他如实回答说:公子为国家,不思茶饭,我又如何能够为饭食而误国!

  我靠!这才是混饭吃的最高境界啊!想要混口白食也能够扯到大是大非的问题上。

  “那好,来人上酒菜,我要与杨学士共进晚餐!”

  当手下人将几碟炒鸡蛋和炒竹笋之类的小菜端上来的时候(本来想写炒花生米的,但是查了查资料发现这东西虽然1530年就传入中国沿海了,但是,传入内地的速度很慢,到了乾隆时期这玩意还是能上宫廷宴席的,我如果写了这东西,估计杨涟大学士又要骂主角大摆宴席炫富了),这杨涟同志又是一脸敬佩之情。

  哎呀你都当上这么大官了,还吃的这么节省,你家里人知道嘛?

  虽然是粗茶淡饭,可是好歹也有点长眼睛的东西,搭配着几杯好酒还是可以饱食一顿的,而陪着文化人吃饭最苦恼的事情就是,你总给唠嗑,且是说些有技术含量,动不动就参杂些忧国忧民题材的东西,要不然的话,人家就会像看白痴一样的看着你说,哎呦呵,这乡下人啥都不懂!

  “先生这酒菜下肚,心中悲愤之情油然而生啊,想今日陛下召我入宫,痛诉郑贵妃专权干政,这真是……”

  借着酒劲,杜威将这绝不能够外泄的事情说给了第二个人听,杜威明知是死罪,可是,他还是敢说,一来杜威知道,杨涟也懂把这事儿说了是死罪,而杜威还要和他说,是因为杜威信得过他,二来,杜威现在也没有什么把柄,他位高权重,而辽东的防务还给靠他,你为这事儿把他宰了,谁去驻守辽东?

  但杜威更看重的还是第一点,他希望杨涟作为名仕,真的如同史书上记载的那样,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所以,杜威才将这份信任拱手相赠!

  “我,我杨涟何德何能,竟然能够担此重任,请公子放心,我就算是肝脑涂地,血溅当场,也要为国尽忠,想当初……”

  杨涟一听这话,顿时泪流如注,他一边放声大哭,一边述说着历史上那些历代名臣的故事,其实就是将人家挨个和自己比了个遍,以此来证明自己的革命激情!

  我靠,看不出来这年轻人还是个性情中人,好了,好了,这事儿是个烫手山芋,你要想干,我也不会让你单干,我杜威定会全力帮你!

  ;


  (https://www.biqwo.com/dudu/50/50146/261489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