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悠悠湖 > 第六十章 方法学原理

第六十章 方法学原理


  [[[CP|W:220|H:220|A:L|U:.jpg]]]

  陆宇瑞只得把他这三年的疑惑讲给何瑞丽听,何瑞丽听后,嗤之以鼻道:“老师真能瞎捉摸!”但她想到妈妈的态度后,也疑惑起来。

  第二天,陆宇瑞首先下湖找到了暗河出口,原来出口就在湖的东北角,那里有个大漩涡。然后,陆宇瑞开始教何瑞丽游泳。

  某天中午,陆宇瑞到树林里,捞出了他们十几天前埋下的类苘植物,发现已经沤得差不多了,便剥下皮,冲洗干净,晾晒到树枝上。两天以后,他们做出一根较粗的绳子,来到可以攀岩的地方,陆宇瑞试着把绳子的一头扔向距地面最近的一棵柏树树枝,扔了好多次,都没能挂在上面,陆宇瑞很失望,沮丧之情写在脸上。何瑞丽试了几次,差距更大。

  “老师,我们放弃攀岩好了,钻溶洞不是更容易些吗?”

  “容易倒是容易,危险性也……”

  “不是常说风险与机遇并存吗?如果你担心钻溶洞危险,大不了我们接着白骨先生凿的地方,继续凿凹槽就是,我看用不了半月,我们就可以凿到距离第一棵树不远的地方。”

  “如果有铁锤和凿子就好了!丽丽,北大是不是该开学了?”

  “老师,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嘛!走,我们到花丛里休息一下。”

  一对恋人躺在花丛中。何瑞丽突然想起,老师在大学时代曾研究过方法学,他的理论能不能解决逃离销魂谷的现实问题?

  “老师,今天我们探讨一下方法学好不好?”

  “好啊,我早想跟你讨论这个了。”

  “老师,你是怎么喜欢上方法的?”

  “这事说来话长──在大一,我不是修了个第二学历‘哲学’吗?在学习哲学期间,我发现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都对方法情有独钟。比如在近代,培根创立的归纳法和笛卡尔倡导的演绎法,都曾大大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到了现代,人们更加喜欢研究方法论,出现了老三论和新三论──香农、维纳和贝塔朗菲分别创立了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称为“老三论”,后来普利高津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哈肯创立了协同学,托姆又创立了突变论,称为“新三论”。这些理论无不闪烁着方法美的光辉。有一天,我突发奇想:可不可以建立一门新的学说──方法学?把政治上的权术,军事上的计谋,商业上的创意,文学上的技巧以及古往今来那些大师们的奇妙方法统统纳入方法学框架内,构建一个严整的体系,然后用通俗的语言诠释出来,奉献给世界,使人人都能玩转方法,让每个人都成为方法的主人,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能轻轻松松化解!”

  “嗬!老师当年还真有点子年少张狂的意味!”

  “是有点儿那个……”

  “那……老师,你后来悟出的方法学四大原理,能不能解决我们现在逃离销魂谷的问题?”

  “这……其实,四大原理只是方法学的四个公理,它们相当于平面几何的五大公设,也就是方法学的逻辑出发点。”

  “哦!那今天你就跟我说一下这四大原理吧,让我能早一天进入你的理想世界。”

  “好的!干脆,我阐述理论,你来找例证。原理一是方法的存在性。宇宙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要与其他事物进行信息交换,在信息交换中便会显露其庐山真面目,因此,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寻觅到解决办法。比如我们要解决逃离销魂谷的问题,已经发现了爬天窗、攀岩、做SOS求救信号、钻水下溶洞等多种方法。原理一的意义在于,我们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要放弃,不要悲观失望,应该相信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能找出恰当的方法来解决它。”

  “老师,我觉得中微子发现的历程,就很能说明原理一的正确性。”

  “是么?快给我讲一下,我还真不知道这个故事。”

  “这话新鲜!天下还有老师不知道的事儿么?其实,这个故事是我在高二那年随便翻看同学的一本杂志时看到的。根据量子学原理,能量的吸收和发射总是一份一份给出的,也就是不连续的。但后来人们发现了一个怪现象:物质在β衰变中释放出的β射线能谱竟然是连续的,而且电子只带走了它应该带走的能量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能量却不翼而飞。人们被这个诡异现象困惑了好多年。后来,泡利提出一种解释,他认为在β衰变过程中,除了放出电子外,同时还有一种静止质量为零、电中性、与光子有所不同的新粒子放射出去,丢失的那部分能量就是被这位‘小偷’偷去了,所以能量发射时显得‘连续’了。人们渐渐接受了这一理论,但是,那‘小偷’却鬼的很,好多年过去了,谁也没能‘逮’到它。1956年,美国物理学家莱因斯奇思妙想,设计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实验装置──他用两个装有氯化镉溶液的容器,夹在三个液体闪烁计数器中,这种闪烁液体是一种在射线下能发出荧光的液体,每来一个射线就发出一次荧光。嗬!他最终逮到了那位‘小偷’──大名鼎鼎的中微子。”

  “丽丽,你举的这个例证太妙了!”

  “老师,快,再说原理二!”

  “原理二叫做方法的选择性:宇宙中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看做一个宏大的世界,在这个宏大世界中,蕴含着无限多的秘密和无限多的功能,它时时刻刻向人们展示着自己全方位的无限。因此,人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都存在许许多多的可切入之门。也就是说,做任何一件事,供你选择的方法都能至少找出一百种。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价值观,经验,工作态度和学识决定他做事情习惯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在解决问题时,总有一个方法比较合适、比较恰当,简洁而且有效,副作用也最小,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最佳方法。方法选得好,可以事半功倍;方法选得不好,就会磕磕绊绊,甚至误入歧途。所以人们在解决一个重大问题时,一定要瞻前顾后,多方考量,才能寻找到最佳方法。例如我们要逃离销魂谷,最快捷的方法应该是钻水下溶洞,但要冒很大风险;比较安全的方法应该是攀岩,但真要实施攀岩,需花很多气力和很长时间。”

  “老师,我一直觉得,在对付吴静时,我们所选择的方法在道义上有些不太站得住,你对我当时的方法选择怎么看。”

  “丽丽,我们那样欺骗她也是无奈之举,她多次欺骗我们,也该付出点儿代价吧?再说,她也得到了自己的幸福嘛!”

  “只能这样聊以自-慰了。老师,你继续说下一个原理。”

  “原理三是方法的相对性:任何一个方法都有局限性和时效性,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前提条件,也都有不可预估的副作用和巨大风险。世界上没有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方法,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因此人们不能把一种方法到处乱用。例如我们要逃离销魂谷,用特级教师的四大利器,华佗的手术刀,郭靖的降龙十八掌,牛顿的微积分,诸葛亮的空城计等等这些高人的奇招妙术,恐怕都不能解决问题!”

  “老师,这个原理我也有个很好的例证──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所采用的方法是工人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革命由城市向农村扩展,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王明等人也想照搬这一套方法搞中国革命,他明显违背了方法的相对性原理。我们的老爷子懂得这条原理,他根据中国国情,采用了与俄国革命明显不同的方式,那就是革命先在农村开展,首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然后再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后来证明他老人家选择的路是才是正确的。”

  “这个例证也很妥帖。最后我再说原理四,也就是方法的创新性──有时候,人们要彻底解决一个问题,依赖于对该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随着对事物的进一步了解以及对宇宙更深刻地认识,人们会得到解决这一问题更多、更有效、更快捷的方法。我们还是以逃离销魂谷为例,被困第一天,我们的感觉是,要想逃离这个山谷,简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有老死在这个山谷中。但是不久我们就逐步找到了攀岩法、爬天窗法以及SOS法,一场瓢泼大雨,竟然让我们感悟到钻溶洞这个最简捷的方法。”

  “是啊,如果没有计算机的发明,人类恐怕到现在也无法证明‘四色猜想’;如果没有青霉素的发现,象肺结核、麻疹、天花等到现在还会是‘不治之症’。”

  “是这样──丽丽,虽然人类到目前对艾滋病、癌症等顽疾还一筹莫展,但我确信,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它们终将会被人类一个个攻克。”

  两人热火朝天地谈论着,不知不觉,太阳将要落山了,何瑞丽提议吃点水果,再到小树林去散步,陆宇瑞表示赞同。

  陆宇瑞左手提着白腊棍,右手牵着何瑞丽,一面散步,一面与她讨论练游泳的事儿。陆宇瑞问:

  “丽丽,你感觉我们再练上一周,你的游泳技术可以过关吗?”

  “我觉得再练五天,我的游泳技术肯定超过你!”

  “那好,再过五天,咱们俩比试比试!”

  陆宇瑞话音未落,突然,从灌木丛中穿出一只大灰狼,直扑何瑞丽腿部,陆宇瑞迅速举起木棍……说时迟,那时快,一个灰影如闪电般赶到,咬住了大灰狼的后腿,大灰狼“嗷”地一声,翻转身去咬“灰影”。何瑞丽得救了,“灰影”却躺在血泊中。何瑞丽被吓得扑倒在地,陆宇瑞抡起木棍,再次向大灰狼砸去,大灰狼被击中,“嗷嗷”叫着逃走了,陆宇瑞赶忙扶起何瑞丽。两人这才发现,灰影原来是豆豆,而逃走的大灰狼大概是前几天咬死小鹿的家伙。

  何瑞丽蹲下身,抚摸着豆豆,两颗豆大的泪珠滴落在它身上……

  何瑞丽建议为义狼豆豆举行“国葬”,陆宇瑞表示同意。何瑞丽说:“老师,下暴雨那天我们不是发现了一棵高大的银杏树吗?我们把豆豆就葬在那棵银杏树下好不好?你说银杏树非常长寿,我们祝愿豆豆的灵魂在天国长长久久。”

  “这很好,一切听你的,豆豆值得葬在那棵银杏树下。”

  他们决定为豆豆“停尸”一个晚上,第二天中午再“下葬”。

  第二天上午,何瑞丽没有练游泳,她与陆宇瑞都在为豆豆“守灵”。

  将近中午,两人给豆豆举行了一个简短但庄严的葬礼。首先是“路祭”:豆豆“长眠”在用枝条编制的“棺椁”内;棺椁前摆放着何瑞丽为它精心制作的花环,一朵朵小白花纯洁,素雅;花环前面是两个果盘,果盘也是用枝条编成,一盘是红果子,一盘是黄果子。何瑞丽用火镰打着火,燃起干树叶,为豆豆送去“纸钱”,并念叨着:“豆豆,在天国不要太过节俭,有爱吃的要舍得买。”她话语哽咽,泪眼婆娑。陆宇瑞为豆豆致“悼词”:

  “小狼豆豆,生于销魂谷,不幸受伤,危在旦夕。后巧遇两个人类,被他们救活,伤养好后返**群。然于公元二零零六年八月十四日傍晚为救恩人献出宝贵生命,享年半岁,呜呼哀哉!”陆宇瑞朗诵完毕,何瑞丽已泣不成声了。

  朗诵完悼词,路祭结束。何瑞丽和陆宇瑞抬着豆豆的“棺椁”,向银杏树所在的方向一步一步挪动。那里,有陆宇瑞昨天就放好了的石铲。

  两人来到豆豆的“墓地”,在那棵高大银杏树的向阳面,陆宇瑞慢慢开挖“墓穴”。挖着挖着,石铲被一个石板阻挡。他起开四周的土,用力把石板揭下来,发现下面有个石盒。陆宇瑞屏住呼吸,打开了石盒,里面的东西使两人一下子惊呆了:原来里面有个小鸡蛋大小的宝贝──一颗晶莹剔透,煞是可爱的心形红宝石。陆宇瑞把红宝石递给何瑞丽,何瑞丽把它捧在胸前,望着豆豆的棺椁出神。

  他们安葬了义狼豆豆,用那块盖着宝石的石板做了块墓碑,上面刻了几个大字──义狼豆豆之墓。墓碑前有花环和供品,还有一堆刚刚烧完的干树叶的灰烬……

  ;


  (https://www.biqwo.com/dudu/40/40018/210522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