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鸿儒 > 639:道教供奉信奉的神

639:道教供奉信奉的神


  【醉酒寒蝉】真武神。

  武当山道教最高尊神。真武即玄武,古代神话中,北方玄武与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同为四方之神。因北方七宿(斗、牛、虚、危、室、壁)组成龟形,其下有腾蛇星,故焦蛇合体;位于北方,属水,其色玄,故称玄武。道教附会说,玄武生于黄帝时,为净乐国太子,入湖北太和山修炼,久而得道,被玉帝册封为玄武真君。宋真宗时,改玄武为真武。天禧二年(1018)加封真武为镇天真武应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由宋至明,历代皇帝对真武屡加封赠。自道教把真武奉为人格化的神以来,武当山道教把它尊为最高尊神,沿袭至今。现存于武当山文物管理所的一尊真武像,铸于十二世纪初,铜制,像作披发,赤足履龟蛇。

  南宋赵彦卫>也说真武“披发、黑衣、仗剑,踏龟蛇”。实际上是古代炼丹家借龟蛇合体以喻身中水火之交,遂把真绘作龟蛇蟠蚪之像。

  三清。

  三清是玉清、上清、太清的全称,是道教的最高尊神。据>等道书记载,由混洞太无元之青气,化生天宝君,又称元始天尊,居清微天之玉清境,故称玉清。由赤太无元玄黄之气,化生为灵宝君,又称灵宝天尊,居禹余天之上清境,故称上清。由冥寂玄通元玄白之气,化生为神宝君,又称道德天尊,即老君,居大赤天之太清境,故称太清。三君各为教主,称为三洞尊神,为神王之宗,飞仙之主,统御诸天神,宇宙万物都是它们所创造。古书说,三清尊神生于天地之先,其体常存不灭。三清之说初于六朝,极盛于唐末。又有人说,三清都是元始天尊的化身。>说:“元元圣祖,八十一次化为老君,八十二次变玄武,故知玄武者,老君变化之身。”武当山宫观都供有铜铸、本雕和泥塑的三清神像。

  玄武。

  对于真武的神话学上的起源问题,又这么几种观点:1、由天地神演化而来,最初是男女合抱,象征天地精灵,化为龟蛇合抱,又由原来的恋爱神变为战斗神。最后,龟蛇和体,成为了一个神,即真武,而龟蛇又化为真武手下的龟蛇二将。

  2、源于禹父鲧。鲧是鳖族的首领,鳖是该族的图腾;其妻修已,即“修蛇”。鲧为龟,修已为蛇,正是龟蛇相交之象。

  3、源于水神玄冥。根据文字训诂说“冥”字与“武”字古音相同,通假。

  4、本是人,被后世人附会为神。

  5、源于星辰信仰。

  我个人的观点是:玄武本是一种动物崇拜,也可以说是生殖崇拜,即崇拜龟蛇,(古代有一种认识,认为男乌龟没有生儿育女的能力,只好借蛇的种,眼睁睁的看着女乌龟跟蛇······,“带绿帽子”“乌龟”盖由此来,呵呵。我觉得这种认识应该是上古时对龟蛇认识的一种延续。)且因龟蛇二物是蛰伏之虫,又与水有关,故托于北方、主水、主冬、主死。后划分出了北方七宿,乃以早就有了的玄武形象来定义它。再后来有道教徒把它改变成了护法神,不断进行再创造,变成了今天的真武大帝,手下还有龟蛇二将。

  我之所以说是先有“玄武”后有“北方玄武七宿”,是因为我看那七宿并不像玄武,不大可能是象形,到很可能是象义。

  以上是一些学术上的内容,下面说说在民间和道教里的“既成事实”。

  真武本名玄武,劳尔同志说过了,是为了避讳改的。避什么讳,后面会说,很搞笑的。

  对“玄武”一词,古人有几种解释:1、《礼记》孔颖达(好像是)疏:就是龟。

  2、《楚辞》洪兴祖补注:谓龟蛇,因为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3、《文选》:龟蛇合体,龟蛇相交。

  4、《后汉书》:水神,北方之神。

  玄武已开始是作为星辰神被道教吸收的,而且一开始跟青龙、白虎和朱雀一样,是护法神,地位不高,并且还是动物形象;在宋代玄武人气彪升,竟成为了一位大神,并且彻底的脱离了动物形象,龟蛇合成了一个人形。这与宋朝的助威皇帝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在太祖时,有玄武、天蓬等为天之大将的说法;后来军营里有士兵见到玄武显灵,其实就是一起看见了一条蛇和一个乌龟,然后军营盖了一个祠堂,祠堂旁边的泉水竟能治病。这事让真宗听到了,就下令就地建观,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真武庙了。

  从此真武崇拜就在中原兴起来了,皇帝号召嘛。等到了元朝,由于受到了汉人的熏陶,蒙古人竟也重视起真武了,也建过不少祠堂和道观。

  等到了明朝,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变时曾鼓吹真武显圣。在他夺权成功之后,特别加封了真武,北极什么什么帝的。据传真武修炼是在武当山,于是朱棣就下令在武当山大兴土木,建了一个庞大的道教建筑群,从此武当山就成为了天下闻名的道教名山。真武是武当道供奉的主神。

  明朝时还传说皇宫里着火,真武显灵扑灭了大火,在清朝也有过这种说法,这也可以说是玄武水神的一种延续吧。

  统治者抬高玄武,是为了通过神化他来神化自己的统治,显示自己是按天命而掌天下,所以又是基建又是加封的。对于道教教徒来说,光大教门总是好的,而且他们也没闲着,不断的在那里吹啊吹,编啊编,还把很多很多古人的传说安到了真武的身上,比方李白的铁杵磨针。最搞笑的是他们还篡改了释迦牟尼的履历,参见劳尔兄的文章,就是那个净乐国太子的身世。

  在道观里的真武像旁边,除了龟蛇二将,还常有金童玉女,世人常谓之周公桃花女(关于二人的传说,可以参见古人写的小说《桃花女》,好像是这个名字)。人们对真武的供奉,主要还是因为他的水神职能,可以当灭火器使;不过他还可以是武神,又因为传说周公善卜,桃花女善解穰,因而又把真武当保福神。

  在明代吴元泰编辑的《四游记》中专有一记,记载真武的“事迹”,叫做《北游记》,又叫《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全传》,集道士吹嘘之大成。图书馆有,实在无聊可以一看。

  说到玄武改名成真武,是为了避老赵家圣祖的讳。唐朝时,老李家为了抬高自己身价,愣把老子李聃说成是他们的先祖,(于是大力提携以老子为太上老君的道教。)等到了老赵家的时候,想要找一个“本家”来风光风光,却发现姓赵的竟没有一个nb人。真宗急了,硬是编出一个来,跟大臣演了一个“神降天书”的闹剧,又说什么“圣祖上帝托梦”,还大诏天下。皇帝一拍板,谁还敢说不。道教没有公开反对,却也不表示承认。

  而真宗编造的这个圣祖呢,叫“赵玄朗”,玄武就是为了避讳于他,而改的名。

  三清《云笈七签》卷六:《三洞并序》云:“三清者,言三清净土无诸染秽,其中宫主,万绪千端,结气凝云,因机化现,不可穷也。”①据此,“三清”既指天神所居之三处胜境,即玉清圣境(在清微天)、上清真境(在禹余天)、太清仙境(在大赤天),合称三清境;又指分别居住在上述三清境的三位至高神,即元始天尊(也称玉清大帝)、灵宝天尊(也称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等)、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三清”之称始于六朝,开始仅指“三清境”。“三清”之作为道教尊神,是伴随着道教三洞经书说逐步形成的。《道教义枢》卷二云:“但知洞真法天宝君住玉清境,洞玄法灵宝君住上清境,洞神法神宝君住太清境。故《太上苍元上录经》云:三清者,玉清、上清、太清也。”《九天生神章经》称:“天宝君者则大洞之尊神。”

  四御。

  四御是仅次于三清尊神的主宰天地万物的四位天帝。即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祇.四御中最受崇拜的是玉皇大帝,又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

  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为道教所奉的总执天道的大神,位居三清之后的四御之首。

  五老君。

  五老君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五位天神: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简称青灵始老苍帝君),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简称丹灵真老赤帝君),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君(简称元灵元老黄帝君),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简称皓灵皇老白帝君),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简称五灵玄老黑帝君)。①此五位天神,盖源于古之“五帝”传说。

  五星七曜星君。

  道教崇奉的七位星神。指日、月及五星。五星为岁星(木星)、荧惑星(火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镇星(土星)。五星又称五曜,和日、月合称七曜,尊之为星君。

  五星者,是日月之灵根,天胎之五藏,天地赖以综气,日月系之而明。

  东方岁星真皇君,名澄澜,字清凝。……

  南方荧惑真皇君,姓皓空,讳维淳,字散融。……

  西方太白真皇君,姓皓空,名德标。……

  北方辰星真皇君,名启咺,字积原。……

  中央镇星真皇君,名藏睦,字躭延。

  木,岁星之精,其性仁,……有所求者,但以心事白之,无不从允火,荧惑之精,其性礼,……好人求心事,俯对以礼,是人皆得从志土,镇星之精,其性信,……遇者子孙富贵,钱财日自资(滋)长金,太白之精,其性义,……识者求之,无不称遂水,辰星之精,其性智,……识者求之,以文书术数授与人日者,太阳之精,……有遇者,必得仙术月者,太阴之精,……所求皆得,有所得者即是度世不死之术。

  北斗七星君。

  北斗七星君是道教崇奉的七位星神,即北斗七星。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对北斗七星的观察早有记录,但七星之名最完整的记载,始见于汉代纬书七星第一星“名曰天枢,魂神斗次;第二星名曰天璇,魂神斗次行;第三星名曰天机,魄精斗次行;第四星名曰天权,魄精斗次行;第五星名曰玉衡,魄灵斗次行;第六星名曰闿阳,魄灵斗次行;第七星名曰摇光”。

  四灵二十八宿。

  道教崇奉的星神。指“四象”和“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亦称“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我国古代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它又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苍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合称)

  等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道教名之为“四灵”。二十八宿在四象观念的形成很早,至战国初已见于记载。稍晚的《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孔颖达疏:“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汉代纬书《尚书考灵曜》云:“二十八宿,天元气,万物之精也。故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其形如龙,曰‘左青龙’。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其形如鹑鸟,曰‘前朱雀’。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其形如虎,曰‘右白虎’。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形如龟蛇,曰‘后玄武’。”①道教对此天象加以拟人化,为之定姓名、服色和职掌,顶礼膜拜。《云笈七签》卷二十四《二十八宿》称:“甲从官阳神也,角星神主之,阳神九人,姓宾名远生,衣绿玄单衣,角星宿主之。

  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民间和道教尊奉的北方玄武神。

  玄武本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总名。战国典籍已有记载。

  《楚辞·远游》有“召玄武而奔属”之句,洪兴祖《楚辞补注》卷五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①《礼记·曲礼》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注曰:“行,军旅之出也。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军行法之,作此举之于上,以指正四方,使戎阵整肃也。”②《淮南子·天文》将此四方神与四天帝相配,称玄武为颛顼之僚佐,曰:“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③纬书《河图》则视玄武为黑帝之精,称:“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指天官、地官和水官。

  《三国志·张鲁传》称五斗米道“师君”张鲁“雄据巴汉垂三十年”,裴松之注引《典略》,言其为病者请祷时,曰:“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①此请祷之法,盖仿效古代仪礼。战国成书的《仪礼·觐礼》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唐贾公彦疏云:“案《尔雅》云:祭山曰?悬,祭川曰浮沉,……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瘗埋。”

  “瘗”亦埋藏之意。

  至南北朝时,“三官”与“三元”相结合而为三位天帝。

  黄帝。

  黄帝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道教尊奉的古仙。其原型大概是华夏族一个酋长国首领,因其对本民族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为后世长期传颂。但因其年代太久远,留下来的传闻,大多扑朔迷离,难详究竟。可是至战国百家言黄帝时,许多人对那些传闻进行编联增纂,终于造就出一代帝王形象。据称,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曾败炎帝于陂泉,诛蚩尤于涿鹿,诸侯遂尊之为天子,代神农氏而为黄帝。接着,又立百官,制典章,命群臣造宫室,作衣裳,制舟车,定律历,文字、算数、音乐等皆相继发明,于是形成“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道不拾遗,市不豫贾”①的盛世局面。

  西王母。

  西王母简称王母,又称金母、金母元君,俗称王母娘娘。

  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女仙领袖。

  西王母之名,始见于战国至汉初写成的《山海经》。其《西山经》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东王公。

  东王公又称木公、东王父,扶桑大帝,东华帝君。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男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男仙领袖,南、北二宗则奉为始祖。

  东王公之名的出现比西王母晚几个世纪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简称玄女,俗称九天玄女娘娘。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女仙。

  道教历史上曾有两位玄女,一为常与素女并称、讲房中术的玄女。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云:黄帝“论道养则资玄、素二女”。①《云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纪》云:黄帝“于玄女、素女受房中之术”。②二为讲行军战阵之术的玄女,即为本文所说的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之名,始见于汉代之纬书。《龙鱼河图》云:“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③又说:“帝伐蚩尤,乃睡梦西王母,遣道人,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曰:”太乙在前,天乙备后,河出符信,战则克矣。黄帝寤,宁封子。

  宁封子传为黄帝时陶正(掌管烧陶事务)。能积火**,随烟气而上下。

  民间流传的宁封子神仙故事。四川灌县青城山建福宫后丈人山,传说是轩辕黄帝向宁封丈人问道处。宁封因封于此,故名宁封。

  其时洪泛滥,居洞穴,每到山下取水,无盛水器,以山下泥为器易碎。宁封偶于烧野兽火中得硬泥,遂悟作陶之理,故传说宁封为黄帝陶正。某次烧陶,宁封升窑添柴,因窑顶柴塌,遂陷火窟,人见灰烟中有宁封形影,随烟气冉冉上升,便谓宁封火化登仙。

  宁封便成为一个为发展人类文明而牺牲自己的仙人了。

  广成子。

  广成子传为黄帝时人,居崆峒山石室中,千二百岁不尝衰老。

  容成公。

  容成公是道教兴起前后传说中的神仙,早期的记述与房中术的传播直接相关。葛洪《神仙传》谓或称容成子,字子黄,道东人。曾栖太姥山炼药,后居崆峒山。寿二百岁。

  “容成公者,自称黄帝师,见于周穆王。能善补导之事,取精于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守生养气者也。髪白更黑,齿落更生。事与老子同。亦云老子师也。”

  彭祖。

  彭祖,一作彭铿,或云姓篯名铿,传以长寿见称。原系先秦传说中的仙人,后道教奉为仙真。

  而灵宝派则贬低彭祖一类“唯自求道”的仙人。《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称彭祖寿八百岁,只得小乘地仙,乃因前世学道,“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⑧此外,还有将彭祖与带“彭”字的地名联系起来的传说,如彭祖因进雉羹于帝尧而得封地,后谓之彭城:彭祖曾过彭蠡之滨,遍游洞府,垂钓于台上,双鲤化为双龙,冲天而去;等等。或称彭铿乘风御气,腾身踊空,年七百七十七岁时解化。在《真灵位业图》中,彭铿列在第四左位。⑨道书依托彭祖撰者不少,除前述外,尚有《彭祖养性经》《彭祖摄生论》《彭祖导引法》《彭祖导引图》等等。

  鬼谷先生(鬼谷子)

  鬼谷先生原是中国古代传说人物,言其为战国时苏秦、张仪之师,后被道教奉为古仙称鬼谷先生为“古之真仙也。云姓王氏。自轩辕之代,历于商周,随老君西化流沙。洎周末,复还中国,居汉滨鬼谷山。受道弟子百余人,惟张仪、苏秦不慕神仙,好纵横之术。时王纲颓弛,诸侯相征,陵弱暴寡,干戈云扰。二子得志,肆唇吻于战国之中,或遇或否,或迍或泰,以辩谲相高,争名贪禄,无复云林之志。先生遗仪秦书”⑦以责之。据此,其生活年代,竟上推至黄帝殷周时代,且是太上老君西行化胡的随从者之一。更重要的是将其传授纵横术的纵横家身份,改变为传授神仙道术的神仙家身份,所传授的不是纵横术,而是神仙术,因此才遗书谴责“不慕神仙,好纵横之术”的苏秦、张仪。经此改造后,鬼谷先生就成为地道的古仙了。

  麻姑。

  麻姑为道教所尊的女仙。葛洪《神仙传·麻姑传》曰:“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与经父母、兄弟相见。独坐久之,即令人相访(麻姑)。”继云:“麻姑至,……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又说:“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癢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

  方平已知(蔡)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但见鞭著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宴毕,方平、麻姑命驾,升天而去,箫鼓、道从如初焉。”①杜光庭《墉城集仙录·麻姑传》全抄上文,仅在传前冠一句云:“麻姑者,乃上真元君之亚也。

  骊山老母。

  骊山老母一作“骊山姥”,或“黎山老母”。道教崇奉的女仙。《太平广记》卷六十三引《集仙传》记其事。略云:“骊山姥,不知何代人也。李筌好神仙之道,常历名山,博采方术,至嵩山虎口岩石室中,得《黄帝阴符》本,……筌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理。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鬓髻当顶,余发半垂,敝衣扶杖,神壮甚异。路旁见遗火烧树,因自言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尅。’筌闻之惊,前问曰:‘此《黄帝阴符》秘文,母何得而言之?’母曰:‘吾受此符,已三元六周甲子矣。三元一周,计一百八十年,六周共计一千八十年矣。’”①于是命李筌坐树下,为其说《阴符》之义。谓“《阴符》者,上清所秘,玄台所尊,……乃至道之要枢,岂人间之常典耶!”②遂对《阴符经》之出世和内容,进行长篇解说。言讫,谓筌曰:“日已晡矣,吾有麦饭,相与为食。袖中出一瓢,令筌于谷中取水,飘忽重百余斤,力不能制而沉泉中。却至树下,失姥所在,唯于石上留麦饭数升。”③筌乃食麦饭而归。此从绝粒求道,注《阴符经》,著《太白阴经》行于世。

  八仙。

  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相沿至今,再无变动。

  在道教形成之前,汉代有“淮南八公”,此即汉代八仙。

  一人能坐致风雨,立起云雾,画地为江河,撮土为山岳;一人能崩高山,塞深泉,收束虎豹,召致蛟龙,使役鬼神,一人能分形易貌,坐存立亡……

  一人能乘云步虚,越海凌波,出入无间,呼吸千里;一人能入火不灼,入水不濡,刃射不中,冬冻不寒,夏曝不汗;一人能千变万化,恣意所为……

  一人能防灾度厄,辟却众害,长生久视;一人能煎泥成金,凝铅为银,水炼八石,……浮于太清之上。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为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

  文昌本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其成为民间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与梓潼神张亚子有关。东晋宁康二年(374),蜀人张育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英勇战死,人们在梓潼郡七曲山为之建张育祠,并尊奉他为雷泽龙神。其时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因两祠相邻,后人将两祠神名合称张亚子①,并称张亚子仕晋战殁。实为《晋书》所载张育之事。

  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是道教因袭民俗崇奉的泰山神。泰山古称东岳,自古受着人们的崇拜。其后,人们将其拟人化,给它取姓氏名讳,定婚配子女。汉代纬书称:“东方泰山君神,姓图名常龙。”①《太平御览》卷三百九十七引张华《博物志》称泰山神有女,“嫁为西海之妇”。②《魏书》卷五十二《段承根传》又称泰山神有子与段晖同学。③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八更称东岳有子五人,“惟第三子,后唐封威权(或作”威雄“——引者注)大将军,本朝封炳灵侯。”④特别重要的是:民间认为泰山是人死后灵魂的归宿之地,泰山神是阴间鬼魂之最高主宰。此信仰盖起于西汉。汉代纬书《孝经援神契》曰:“太山天帝孙,主召人魂。”“东方万物始,故主人生命之长短”。⑤近代于东汉墓出土的“镇墓券”中,亦有“生人属西长安,死人属东太山”⑥,“生属长安,死属太山,死生异处,不得相防(妨)”⑦之语。此外,史籍中又多记人死后赴泰山任泰山府君、泰山令、泰山录事等事。《南史》卷三十七《沈庆之传》称,沈僧昭少事天师道,“时记人吉凶,颇有应验。自云为泰山录事,幽司中有所收录,必僧昭署名。”

  酆都大帝。

  道教信奉的主宰地狱的最高神灵。其形成与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论衡·订鬼篇》引《山海经》云:“北方有鬼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叫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叫神荼,一叫郁垒,主阅领万鬼。”①《太平经》多土府、土主召人灵魂、考人魂魄之说,如卷一百十二称:“大阴法曹,计所承负,除算减年。算尽之后,召地阴神,并召土府,收取形骸,考其魂神。”②卷一百十四又云:“为恶不止,与死籍相连,传付土府,藏其形骸,何时复出乎?精魂拘闭,问生时所为,辞语不同,复见掠治,魂神苦极,是谁之过乎?”③晋葛洪《枕中书》载:“鲍靓为地下主者,带潜山真人。……郁垒为东方鬼帝,治桃丘山。张衡、杨云为北方鬼帝,治罗酆山。”④这些是道教关于地狱及其主宰神较早的说法,为其后丰都大帝的滥觞。

  “罗酆山在北方癸地,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其上其下并有鬼神宫室。

  山上有六宫,……第一宫名为纣绝阴天宫,以次东行,第二宫名为泰煞谅事宗天宫,第三宫名为明晨耐犯武城天宫,第四宫名为恬昭罪气天宫,第五宫名为宗灵七非天宫,第六宫名为敢司连宛屡天宫。凡六天宫是为鬼神六天之治也。“注云:此六天宫”是北丰鬼王决断罪人住处,其神即应是经(今)呼为阎罗王所住处也,其王即今北大帝也。……

  凡生生之类,其死莫不隶之至于地狱。

  关圣帝君。

  关圣帝君简称关帝,俗称关公,即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三国蜀将关羽。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临猗西南)人,为蜀国统兵镇守荆州,后败死麦城,谥为壮缪侯。

  传说关羽死后身首异处,头葬洛阳,身葬当阳玉泉山,荆州人感其德义,立玉泉祠祀之。

  碧霞元君。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神。一说东岳泰山女,一说非是。[bookid=2871585,bookname=《灵噬苍生》]

  ;


  (https://www.biqwo.com/dudu/39/39142/217543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