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百感小集 > 274 《绝世孽缘》 初稿 结语

274 《绝世孽缘》 初稿 结语


  (月25日星期五)

  《绝世孽缘》这部长篇小说,历经(2013年1月1日——10月13日)九个半月的码字写作,终于完本了。

  全书一共935字,可谓之鸿篇巨制。

  但是,这只是个初稿,还有待于修改和完善。

  这部小说,可以说,是我精心打造的综合之作,它综合了我计划写作的全部内容。

  我计划写的小说,拟出名字的有:《我的老宅》、《小城故事多》、《我们这趟房》、《在BJ的日子里》、《居委会主任》、《撕心裂肺的痛》,没有拟出名字的有两部。

  除此之外,它还包含了我的一部剧本,还有《诗歌作品》、《短篇作品》两部,一共是十一部作品。

  《我的老宅》是成品,662709字,是记述了在家乡小城老宅的人和事以及与老宅有关的人和事,现已经在发表完毕。

  《小城故事多》,是记述在家乡小城的见闻,只写了十八个故事,就搁浅了。

  《我们这趟房》,是记述了家乡小城所居住的一趟房邻居的故事。

  《在BJ的日子里》,是记述了迁家于BJ后的生活及见闻。

  《居委会主任》,是记述了妹妹的生平。

  《撕心裂肺的痛》,是记述了儿子的生平。

  除了《我的老宅》完本发表、《小城故事多》写了十八个故事之外,其他的一概没有动笔写一个字,那都是自己当初的理想而已。

  没有写作的主要原因,是材料的不充分,无法动笔,因为,要写的,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不能杜撰。

  要是杜撰的话,我相信,我还是有这个能力的,但那也就不是事实了,失去了我写作的初衷。

  有关的事实,有的,是我没有积累;有的,是其人已殁;还有的,是知情者说不清楚。

  后来,我调整了计划,决定,以《我的老宅》为蓝本,将其进行大幅度的修改和充实,把预计的其他几部小说和剧本、短文、诗歌,统统地浓缩于《我的老宅》之下,融为一体,更名为《绝世孽缘》。

  我们兄弟姐妹五人,还有父母(父亲先方一双儿女除外),我的最初愿望,是给这七人每人写一部小说,并且,已经拟出了名字。

  在写《我的老宅》的时候,已经在其中写了父母、哥哥、我的故事了,儿子的故事写了一半,弟弟妹妹,姐姐也涉及了,但他们都不具体,篇里涉及的很少。

  后来,都把这几个人的故事,归结到《绝世孽缘》里,尽管材料不充分,但毕竟是有一些的,可以写他们的几章,汇集在《绝世孽缘》里。

  至于《在BJ的日子里》、《小城故事多》、《我们这趟房》,也可以写出来一些。

  这样,我的夙愿不至于落空,总算是有了着落,心里没有了遗憾,也就平衡了。

  《绝世孽缘》,大体上,还是沿袭了《我的老宅》的脉络,但已经是大大地改革了。

  《绝世孽缘》这部鸿篇巨制,《我的老宅》只是60多万字,只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其他的,一百多万字,都是修改的文字和充实的文字,我的诗歌和短文计30万字。

  换句话说,《绝世孽缘》,迄今为止,囊括了我的毕生的著作。

  需要明确的是,我的剧本是《我的老宅》的翻版,体裁不在其列,而内容却在其中了。

  《绝世孽缘》,在内容上,可以说是《我的老宅》的发扬光大和延续。

  《我的老宅》,只写到2007年就结束了,而《绝世孽缘》一直写到了月。

  内容上,重大的突破,是将《我的老宅》中,肖兰、陈忠孝的死亡,改成活着,把肖霞、肖华、陈志强的活着,改成去世。

  这些,都是事实。除此之外,社会现实故事的大量涌入,使内容更加深广了。

  总体的脉络分几个阶段:

  (一)父母的故事。(二)兄弟姐妹的故事。(三)儿子的故事。(四)三位亲人的去世故事。(五)早晚年生活故事。

  在这几个阶段中,随时随地地插入社会故事。

  全书的第一主人公还是肖兰,从她的未出世——出生之后——少时——长大——结婚——婚后生活——晚年生活,这是主线,其他人为副线,演绎整体故事。

  《绝世孽缘》,对《我的老宅》的修改上,更加深入与细腻,特别是加强了细节和心理的描写,使故事更加精彩。

  同时,在叙述其他人或者其他事件的过程中,根据对象、事件、时空的不同,具体地采取了不同的写法,或叙述、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

  当然,无论写谁,写什么,都有议论和抒情,但它们的比重不大,根据具体情况,简练地处理。

  《绝世孽缘》内容的精要上,还是以《我的老宅》中的三代四对的婚姻不幸为骨架,叙述了不幸婚姻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人们在这不幸的婚姻桎梏里的忍耐和挣扎,警示世人认识到婚姻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教育人们如何正确地处理婚姻以及由它所链接的家庭伦理关系,也认识到婚姻伦理与社会国家时代的关联。

  与此同时,大量的社会故事的涌入,揭露了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命运前途、人际关系等百态,反映了现实生活,现实社会,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丑恶。

  《绝世孽缘》,也涉及了一些知识性的常识,根据内容的需要,引进了天文地理、政治医学、节令气候等,给人以启蒙。

  还恰当地引用了诗词、古文、名言、俗语、歌曲、圣经等社会科学,增强了作品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无疑,《绝世孽缘》,可以算是一部百科全书,给人们有益的启迪。

  从时间上,作品横跨了两个世纪,从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一直写到二十一世纪初期,大约是七八十年的光景。

  从地域上,也比较广大,从东北的HLJLN写到祖国的心脏BJ甚至到FJ跨度数千里。

  从社会重大事件上,写到了旧中国,新中国。

  从新中国的六十多年的历史中,写到了土地改革、反右斗争、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

  从具体事件上,写了国内外的重大事件,也写了家庭的琐事,无论巨细,都有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叙述描写,反映了事物的内涵和意义。

  《绝世孽缘》一书,所涉及的大事小情,尤其是主线涉及的事件,绝大多数是事实,甚至是事实的原滋原味,没有夸大和缩小。

  可以说,90%以上是事实,10%以下是虚构。

  之所以这样安排,根基就是现实生活,因为,本书就是来源于作者的生平经历和耳闻目睹,为的是反映现实,浇心中的块垒,用现实说话,用现实反映现实,并以此来感染人,教育人。

  然而,《绝世孽缘》,它是小说,文学作品,就不能不典型化,它在在现实的基础上,有一定程度的浓缩和虚构。

  因为,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它没有典型化的成分,没有虚构和浓缩,那就是现实生活的录像,那就不称其为小说了。

  《绝世孽缘》,书中的地名和人名,多是虚构,但也有一小部分是真实的。

  即使是真实的,也有的不完全符合事实,有“移用”之说。

  所以,如果看到了地名的与事实有出入,不要追究,这是虚拟与现实的结合,也是书中情节的需要,作者设计的需要而已。

  因为,这是小说,毕竟不是报告文学和自传。

  书中的人物,绝大多数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原型,这原型与书中人物的对号入座,只有作者一人心知肚明。

  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与书中相应的人物,不能用等号链接,也就是说,是原型,又不是原型,只是有原型的影子,并不是他的全部的灵与肉。

  所以如果看到了书中的某个人物像自己,不要勃然发怒,因为,那不等于你,你只是提供本小说的写作素材而已。

  素材,只是原料,不是成品,成品是在原料的基础上加工的结晶。

  《绝世孽缘》,书中所涉猎的人与事,不都是尽人意的,它体现出来的好与坏,美与丑,真与假,都是大千世界实实在在的形形色色的反映,既不避丑又不讳美。

  书中所写的,一人一家一事,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是仅仅一人一家一事而已,那是现实生活中诸多人、诸多家、诸多事的缩影。

  所以说,《绝世孽缘》是聚光镜,反照出现实社会的百态,演绎多彩的人生。

  目的,就是以此来净化喧嚣的尘世,美化人们的灵魂!

  :。:


  (https://www.biqwo.com/dudu/31/31980/200067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