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断魂英雄 > 第一百二十五章 陈桥和儿女情真 5

第一百二十五章 陈桥和儿女情真 5


  潘金花一番情真意切的表白,把一颗**裸的心捧到武松的面前,使武松陡地感到了沉重的分量,他纵有千斤神力,两臂也难以举起潘金花的这颗心。

  武松的心绪一下子大乱,潘金花的如此大义,自己相形见拙,觉得心胸确实有点狭隘了。他猛地抓起酒壶,头一仰,“咕噜咕噜”向口中狠命地倒着辣酒,他要把心中的潮水全部押在酒下。

  正在这时有兵士来报,朝中宿太尉派人前来速传卢俊义副先锋使进城说事。

  卢俊义猜测宿元景要说之事无非两个方面,不是征辽就是武松火烧玉虚宫,无论哪个都耽搁不得,连忙宣布停宴,并简单交代了几句,有关武松与潘金花之间的情感瓜葛由他们自己解决,黄眉女则到扈三娘帐下听用,刘慧娘拜师之事以后再说。卢俊义交代完毕,就与柴进匆匆进城去拜见宿元景。

  卢俊义自带人来到东京的陈桥驿后,只被宋徽宗召见一回就没有了下文,蔡京、高俅、杨戬等高官也都避而不见,对于如何征辽之事毫无回音,只有宿元景偶尔来通通信息,让卢俊义他们在陈桥驿耐心等待。

  武松火烧玉虚宫,已在京城内传得沸沸扬扬,武松自大名府到大田庄、又去清丰县这一路上的所作所为,也都已先后传到了东京,朝野上下为之震动,吵吵嚷嚷地要求严惩武松不贷。蔡京已得大名府的密报,知道蔡忠和落在了梁山人之手,他心中更是不安,整天躲在家里,在挖空心思想着如何整治梁山的法儿。

  众朝官虽都说武松犯下了滔天大罪,若不处置,纲常不稳,可谁也没有胆量跳出来直抒己见,他们怕被宋徽宗点名派遣去查办此案,那不等于是自寻死路吗?

  天下确实没有人敢去老虎头上拍苍蝇,绝对没有。因此,对于武松火烧玉虚宫一事,吵嚷了一阵子又静了下来,中书省、刑部装聋作哑,蔡京、高俅几人也闭口不言,弄得宋徽宗一筹莫展,坐立不安,好似这把火烧在他的屁股下面。昨晚,枕头边的陈丽卿哭哭笑笑,他答应一定要拿武松治罪,但与陈丽卿一阵缠绵之后,冷静一想,就又下不了决心。

  今天晌午,陈丽卿又得知武松大闹土窑放跑了民工,就带着她的父亲陈希真,到御书房向宋徽宗哭诉武松的谋逆大罪,宋徽宗才又想起卢俊义一行人还在陈桥驿不是好事,忙派人传宿元景前来见驾。

  “宿爱卿,卢俊义等人不听令旨而来,长住陈桥驿,终不是个事情,卿有何处置办法?”

  “启奏皇上,前次卢俊义来朝晋见,所说的事情有三:其一,宋江不愿班师,还要继续与辽人打下去,意在收复全部失土,求得征辽功成圆满,此是好事,跳不出什么是非。其二,宋江奏请朝廷,即使与辽、金、西夏三国议和,也要显示出我中邦大国的威仪,不能随意向这些小国输财贡物,这一条也无可非议。其三,卢俊义要当面向皇上奏述征辽的战功,已求得对众将士的封赏。这是可以理解的,征辽确实不易,那些被收复的失土是用八万将士的性命代价换来的。以上三条,恳请皇上圣裁。”

  宋徽宗脸含怒意说:“这些都有违朕意,现国力空虚,这仗还要无休止地打下去,朝廷消耗不起。再说,国家大事,当有国中之重臣来决议,宋江他一个小小的先锋官却来干扰,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对于封赏一事,朕原说过,待班师以后再论。可他们不听宣召而来,还屡屡生事,那武松竟无视于朕,三番五次闹腾,这次放火烧了玉虚宫,气煞朕也。”

  宋徽宗说着,怒不可耐地拍了一下龙案:“立即着刑部严加治罪。”

  宿元景急忙又上前一步跪下:“皇上息怒,万万不可,请听微臣细说。宋江握兵驻扎幽州,征辽大事未果,这利害关系皇上自明。武松屡屡生事,但战功显赫,是梁山大营的重量级人物,且智慧过人,上次连蔡太师都被他弄得哭笑不得,宋江怎会舍得失去一条臂膀。皇上若非要治武松之罪,就是宋江不救,梁山的那一帮头领也不会罢休,其后果将不堪设想。据臣所知,梁山的众头领,都为一个‘义’字才唯宋江的号令是从,可责令宋江严加管束。宋江是个不可小觑的人物,皇上要想臣服梁山,只有抬爱宋江方成。”

  宋徽宗何尝不明白宿元景所说的道道,可让武松逍遥自在,心中怒气难平,陈丽卿那儿又无法交代,宋徽宗无奈地双手支腮,伏在龙案上不语。

  宋徽宗的茫然之状,宿元景以为皇上在用心思考,不敢随意吭声。

  好一会,宋徽宗才抬起头对宿元景说:“他们的要求有违朕意,朕却不好压他们,但又恐他们长住这里和骚扰京师,宿爱卿,代朕传旨,命他们先回幽州,等朕思定之后,自和有旨颁发幽州。”

  宿元景口称“遵旨”,而心里想的却是:皇上啊,你这话等于白说,梁山人既然没有遵旨班师,他们是有备而来,怎肯空手回去?

  卢俊义和柴进赶到太尉府拜见宿元景,听明了宿元景传达的皇上令他们回转幽州待命的口谕。

  “太尉大人,非是卢某等不愿回转幽州,确系征辽事关重大,恳请太尉转奏皇上,梁山人忠心报国绝无二心,现还有一大片国土沦陷于辽人之手,梁山人有雄心也有能力把辽人驱除。如是现在班师,岂不是白白牺牲了八万将士的性命,功亏一篑之事将会遗恨无穷,因为辽人定会卷土重来。卢某按宋公明之将令,只能在陈桥驿等着皇上的旨意。”

  卢俊义提出不愿回转幽州,是宿元景意料之中的事情,也就没有多说,只答应再次转奏皇上,力争有个圆满的结局。

  武松火烧玉虚宫一事,宿元景未有提及,卢俊义和柴进更没敢多问。

  在陈桥驿,当武松听卢俊义一声宣布散宴后,如同得到大赦,就飞也似地逃了出去,他要躲到一个没人的地方静一静,好好地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绪:潘金花抛在空中的彩球正随风飘逸而来,自己该不该伸手接下,她可是潘金莲的妹妹?

  当初既已杀死西门庆,算是为哥哥报了大仇,为什么还要用刀逼着潘金莲呢?她被逼无奈而嫁给了哥哥,也是一个受害者;她是未经受住王婆的诱、惑,才做下了**的丑事......武松可说是第一次方真正想明白了这个问题。

  虽往事已杳,但若要每天都面对着潘金花,自己的心中能会平静无漾吗?往事的潮水即使退去还会复来,不行,潘金花的那颗心万万不能碰。

  武松想啊,想啊,如光有酒与肉那该多好,可偏偏生出了诸多的男人和女人、穷人和富人、善人和恶人,他竟觉得这个世界越来越难以面对,仅凭力气、仅凭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潘金花在酒宴散后,悄悄来到孙二娘、扈三娘的房间,向她们打听“武松身边的那个女人”。

  “二位姐姐,那年在曹州见到了三位姐姐,不知那一位姐姐现在何处?”

  女人的心最为敏感,潘金花一问,孙二娘和扈三娘便知她的心思。

  孙二娘不无伤感地说:“你问的是吴家妹子,她是当年二弟离开孟州十字坡,于半道上救下的一个苦难的姑娘,因她全家都死于恶人的刀下而无去处,就一路跟着二弟,直至上了梁山。多好的一个人儿,知书达礼,性格温雅,后在曾头市为救二弟丧了性命,被埋在梁山水泊,为此,二弟也差点送掉了半条命。”

  潘金花听了,心中是悲一半,喜一半。那个女人为救武松而死,说明她对武松爱得是何等的深切,潘金花不禁为之伤悲;喜的是自己不再有什么思想顾虑,可以放开心怀追武松。于是潘金花对孙二娘、扈三娘说了一句:“我也可以做到为二郎去死。”

  ;


  (https://www.biqwo.com/dudu/30/30041/160595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