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断魂英雄 > 第一百零八章 蓟州外逢新遇故 4

第一百零八章 蓟州外逢新遇故 4


  王亚娟来了,王亚娟因何而来?梁山接受招安以后,宋江带人回山时对所有非编制人员都作了安置,给了一笔可观的安家费用,王亚娟姐弟俩也未例外,但当时武松病倒在东京大营,因而也就不知道王亚娟姐弟的去向。

  梁山的兵士大都认识王亚娟姐弟俩,王亚娟一到大营门前说出自己的来意请求,兵士飞快地报与宋江和吴用。宋江因童贯率军的到来弄得心烦意乱,一个普通女人的事情他也懒得过问,是吴用问明王亚娟的来意后差人引她来找武松。

  酒宴暂告一段落,武松命人为杨家一行准备营帐,就与鲁智深、施恩一起来看王家姐弟。当初是武松把他们姐弟俩救上二龙山,他们当然地也就同二龙山的人有感情。

  鲁智深未走几步就站住不前,笑了一声,并拉住了施恩:“哈哈,洒家与施恩还有事,你一个人去吧,哈哈”。

  一转眼已大半年未见过王亚娟了,待王亚娟秀了一福后,武松刻意地把姐弟俩打量了一番,他们风尘仆仆,但倦色丝毫也掩盖不住王亚娟的秀丽之气,她的弟弟也成了一个半大小伙子,嘴上已有淡黑须毛。

  武松从未这样看过王亚娟,第一次这么近的距离,这么含有笑意的目光,王亚娟一下子羞红了脸,低首喃喃地说:“我知道不该来找你,但我还是来找你了,至今我和弟弟身无居所”。

  武松想起来,在二龙山曾听吴含嫣说过,王家姐弟是北边人,父母被辽人杀害而流落他乡的。

  听了王亚娟一番诉说,武松才知道王家姐弟就是蓟州人,原来家住蓟州城北几里地。三个多月前他们离开梁山时,虽领了几十两银子,可家被辽人侵占,茫茫世界却又是两眼生疏,她不知道该走向哪里?别无选择,姐弟俩只好漫无目标的向北漂流。路迢迢,水长长,一路黄昏依然,一路朦胧山岗,看斜阳,落下去又回来,他们走过了一村又一庄。王亚娟想到自己已二十多岁还身无着落,不免心生凄凉,半道上听得梁山人北去征辽,才急急赶回故乡。因为梁山也曾是她的家,她很想回家,她于迷迷茫茫中一听到家人的消息,自然就想到了武松及鲁智深、孙二娘几人。

  “你今天来找我有什么事”?

  “我来找你,是想让弟弟拜你为师,随军习练武功”。

  武松一听连忙摆手:“这不成,别说每天行军打仗,无暇顾及,就是军规军纪也不容许,现已不比以前在梁山”。

  王亚娟说到让她弟弟拜师习武之事,武松想起还有一个承诺没有兑现,就是自己曾答应过阳谷县的郓哥,要带他上梁山之事成了泡影。

  听武松不答应,王亚娟那个一直没有说话的弟弟一下子急了:“武松哥哥,你不愿意要我,那我就跪下给你磕头”。

  武松连忙伸手阻止了王亚娟的弟弟:“别这样,我这儿肯定是不行,但我可以帮你找个地方,如太行山的杨家不收,你可以去少林寺找我的师父,拜他为师,即使他老人家不再收徒,也会为你作出好的安排”。

  “那武松哥哥一定得帮我,我也要练就一身好本领”。

  武松笑了,笑得很开心:“那是自然的”。

  “王姑娘,那你以后怎么打算”?武松无意识地问了一句。

  王亚娟低着头喃喃地说:“我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将走向何处,王亚娟为自己的无助,双眼溢满了泪水。

  半晌,王亚娟才抬起泪眼,大胆地看着武松:“你说,我该怎么打算”?

  王亚娟企求能在武松的脸上找到合适的答案。

  武松已后悔不该问出这么一句话。

  谁能掌控自己的命运,王亚娟不能,武松也不能。

  既然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当然更不能掌控别人的命运。王亚娟在武松的脸上没有找到需要的答案。

  一阵难堪的沉默后,王亚娟声音很低地说:“我想二娘大姐和扈姐姐了,不知她们可好”?

  “她们很好,现在留守在密云”。

  王亚娟的声音更低:“我也想吴姐姐,我很难过,她孤零零的.......”。

  王亚娟不再往下说了,她知道会触动武松的痛处。

  王亚娟姐弟向武松告辞,她们要去找一个地方住下。

  “王姑娘,你看这样行么,很快就要打下蓟州城了,我去找他们几个凑一点银子,帮你在城里开个什么店以维持生计”。

  王亚娟心中非常高兴,可她却拒绝了:“谢谢你,但我想不必了,如弟弟一走,我一个姑娘家也做不了什么生意,我想......”王亚娟顿了一下又说:“我想还象过去一样留在军中,这事能成么”?

  “我不知道”

  望着王亚娟渴、望的目光,武松还是说了那一句话:“我真的不知道”?

  王亚娟临走时,又深情地望了一眼武松:“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你,称恩人、武头领、武将军,但我心里总想称你一声武二哥,我能象吴姐姐一样称你一声哥吗?”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武松一时未置可否。

  王亚娟粲然一笑,与弟弟走了。

  武松目送姐弟俩的背影远去,才转身回营去找杨士奎,问他是否愿意收徒?

  对于收徒之事,杨士奎婉言推辞,他说杨家除了抵御外寇之事,不再涉足江湖。

  武松想,也好,就让王亚娟的弟弟去少林寺吧,到时让他走一趟阳谷,问一下郓哥是否愿意去少林寺,也了结他心中的一个承诺。

  见四下无人,杨士奎悄悄地问武松:“梁山军中是否有一个叫杨志的”?

  “有啊,江湖人称青面兽,武功了得,现在玉田县留守,怎么,他也是你们杨家人?”

  “说起来也算是吧,论资排辈我是他的叔字辈。”

  “可杨志从来没说过他是杨家将的后人”。

  “这事说起来,杨志与我们的亲缘关系已比较远了,我听杨洪老太伯说过,杨志的先祖与我的先祖杨延昭是堂兄弟。当年,杨志的曾祖父随我的曾祖母和祖父杨文广出征西夏,谁知西夏的兵马元帅竟是宋人,宋朝的名将之后,是我的叔祖杨延德在五台山收养的狄青之子,不知何故去了西夏。杨志的曾祖父受了狄青之子的诱、惑,差点让我的曾祖母命丧西夏战场。后来狄青之子醒悟归宋,杨志的曾祖父羞愧难当,就率众进入太行深处隐居,从此就不相往来。至于杨志什么时候做了提辖官就不甚了了,去年听传闻杨志上了梁山”。

  武松笑道:“杨志上了梁山当了反贼,是不是引起了杨家的义愤”?

  “不全是,当初我们杨家的主旨是“忠君”与“爱国”。但后来听得曾祖母的口气,对现在昏庸的君王也谈不上什么忠了”。

  “难怪杨志对身份之事缄口不言”。

  杨士奎叹了一口气说:“我和杨志素未谋面,就不必说破了,只当什么也不知道。好了,不说我们这些了,知道什么时间攻打蓟州城吗?让辽人重新见识一下杨家枪法”。

  “已围困两天,我想快了”。

  武松的话语充满了一股豪气。

  ;


  (https://www.biqwo.com/dudu/30/30041/160589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