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唯我独裁 > 第267章 和平演变

第267章 和平演变


  ,

  继英国开工建造伦敦级和邓肯级共计七艘一等战列舰后,法国开工建造六艘丹东级一等战列舰,英法两国悄然掀起了海军军备竞赛。

  然而,摆在德国海军面前的困难可不是一丁点儿。德国海军现有造船厂太少,从1892年德皇威廉二世就开始叫嚣着大海军计划,德国海军工业因为长期被英国和法国技术封锁,进展远不如中华帝国的海军工业快。因此看着中华帝国海军已经能够建造两万吨级战列舰了,德国海军造船厂却还停留在建造14000级的水平上。

  不过,德国也暂时不去管中华帝国的两万吨级神弓舰,因为德国海军也不看好中华帝国的这个造舰项目。德国海军将目光紧盯着英国海军和法国海军,当英国海军和法国海军也只建造14000吨级左右的战列舰时,德国海军工业正好可以跟上。

  然而,令提尔比茨悲催的是,德国的造船厂太少,目前船台上摆满了建造中的战舰。于是五艘德意志级战列舰的建造计划便被推迟到一年后再开始上马。

  虽然德国海军推迟了五艘德意志级战列舰的建造时间,但是提尔比茨并没有让手里的资金闲着,而是着手扩建皇家威廉造船厂和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使其能够建造两万吨级战舰。同时,德国的一级战列舰在其他国家面前只能算是二等战列舰,因此德国海军部急于提升实力,抓紧研发大口径主炮。

  此时的德国海军工业建造除了的战列舰,大部分主炮安装的都是240

  毫米速射炮和283毫米主炮,而同时期英国、法国、〖中〗国却是305毫米40倍伸的制式装备,美国的主炮口径甚至达到40倍伸13英寸,而意大利的主炮口径在所有国家中最为邪乎,达到30倍伸17英寸和32倍伸寸。单就火力而言,德国海军已经落后了。

  当然,德国人并不是不知道他们的火力弱,德国人的海战思想要求德国海军的战术为以守为攻,即德国海军的装甲防护非常好,目的就是一旦同英国海军交战,德国海军将凭借装甲优势作战,能占便宜就占,打不过就跑。沙俄帝国只希望海军能够跟中华帝国还记得打个平手就行,稍微吃些亏也能够接受。沙俄帝国的真正决胜筹码是陆军,沙皇尼古拉二世手握几百万大军,他相信可以打败任何一个国家。

  不过,尼古拉二世此时正在走法国拿破仑时代的老路,即想建立世界第一强陆军,又想打造世界第一强海军。当年拿破仑的这个想法令法国至今未喘过气来,连经济发达的英国也仅仅只能选择海上称霸,而不敢海陆都称霸。但这一切教训并不能让尼古拉二世放弃,他一直跟英国叫板,但英国人屡次用海军力量在俄土战争中帮助土耳其,以至于沙俄在上次俄土战争中差一点就可以打下君士坦丁堡走出黑海了,这个仇俄国人是一定要报的,但英国人的力量在海上,想要报仇就只能发展海军。

  这就是尼古尔二世的想法,他要让英国在海上败给俄国,只有这样才能让尼古尔二世觉得他报了仇了。

  对于帝制国家来说,皇帝的意志就是帝国的意志。尼古拉二世要发展大海军,沙俄帝国就不得不勒紧kù腰带发展海军力量。

  为了抗衡英国扩建七艘战列舰沙俄帝国增加4600万卢布预算,追加订造三艘博罗季诺级战列舰。同时为了不再远东让中华帝国看不起,死要面子的尼古拉二世下令海军部研制两万吨级战列舰圣约翰级。

  然而,此时的沙俄帝国刚刚吸收了法国太子号战列舰的技术和美国列特维赞号的部分技术仅仅只能够建造16000级战列舰,而且第一次尝试自建国外的新式战列舰,可以说博罗季诺级战列舰本身就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还未完全解决根本没有能力建造两万吨级战列舰。

  不过尼古拉二世既然发话了,俄国海军部只得照办。不过俄国造船厂都已经排满子在建战舰,根本无法建造两万吨级的圣约翰战列舰因此俄国海军部便以此为借口一拖再拖,直到第二次中俄战争结束后也没有拿出设计蓝图来。

  美国作为北美洲国家,短短五六年时间便建造了九艘战列舰和十几艘大型装甲巡洋舰,以及大量的轻型装甲巡洋舰。

  北京,紫禁城御书房。

  每天下午三点到四点,王辰浩都会呆在御书房内,因为这时候内阁〖总〗理大臣张枫会过来向王辰浩汇报一些情况。

  中华帝国表面上是君主立宪式的政权形式,〖总〗理府成为全国最高国家机关,但实际上〖总〗理府依然只对皇帝一人负责。

  张枫每天处理完五省九部呈交上来的公文后,都会挑出一些重要或者敏感文件拿到御书房交给王辰浩御览,这些文件须得到帝国皇帝王辰浩的点头或者用印方才生效,因为五省九部官员们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只认皇帝的玉玺和批复。

  比起之前在〖总〗理府时,王辰浩当上皇帝后,每天只处理一些大事,其余全部交给〖总〗理府处理由此王辰浩也变得很轻松,不再像以前那么劳累了。

  当然,王辰浩在政治上放权,并不等于他说的就不算了。事实上王辰浩现在每说一句话,都会影响内阁和国会的决策,因此王辰浩平时尽量不去干涉,有内阁和国会自行决定以此来希望〖中〗国早日实现〖民〗主政治。如果到了王辰浩非要干预不可的时候,那一定是内阁乱套了不得不由王辰浩出马来稳定局面。当然,王辰浩不希望看到那一天的到来。

  “启禀陛下,微臣接到报告河南、甘肃一带爆发蝗灾,目前已经造成十三县镇受灾,大量庄稼被毁。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了波及超过二十多万人口,国会已经通过紧急粮食援助法案,拨粮饷赈灾。”

  这种事情就是赈灾拨款就行了不需要张枫向王辰浩一一汇报甚至地方民政部直接就有权利拨款赈灾,都勿须通过〖总〗理府。

  “你想表达什么?说来听听。”

  王辰浩直接道破张枫的话里机关。

  张枫笑了笑,说道:“陛下英明,微臣有什么心思自然瞒不过您。

  “英国正忙于英布战争,因此英国不会对澳大利亚动武,反而会允许澳大利亚六个殖民地组成联邦。”

  张枫点点头道:“按照英固人对加拿大的做派来看,确实有这种可能。但微臣还是认为只有把澳大利亚真正握在帝国手里,才可以保证将来澳大利亚成为帝国所需各种资源的供应地。”

  王辰浩赞同道:“没错!是这么个道理!不过眼下咱们还得指望英国支持,在对俄作战上面,如果没有英国在国际上的支持,到时候我们面对的未必就只有俄国一国,毕竟法国是俄国的军事同盟,法国有义务出兵。而德国也想着在远东有更大的立足地,侵略我们,同时德国也想着把俄国的祸水东引到〖中〗国来,这样德国在欧洲的压力就减轻了。因此,我们现在不但不能跟英国闹矛盾,反而还得想办法跟英国结成军事同盟。只有跟英国结成军事同盟,才可以让法国有所顾忌不敢参战。”

  而事实上,王辰浩却是根据历史上的日俄战争来判断的。正因为英国答应跟〖日〗本结成两年的军事同盟,才逼迫法国在日俄战争中选择中立。如果〖日〗本当时没有跟英国结成军事同盟,那么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法国根据俄法军事同盟条约,一旦沙俄正式对某国宣战,作为同盟国的法国就必须参战。而几年前的中俄战争不过是局部战争,沙俄至始至终没有宣布对华开战,所以当时的法国没有参与。但如今随着中俄关系越来越恶化,沙俄一直在忍耐,下一次中俄之间的战争肯定是全面战争,到时候俄国肯定会宣战,如果〖中〗国不把英国拉入同盟,法国将介入战争。

  其中关键利害,王辰浩已经想了很久,他直到上次中俄战争结束后想通此点时,才不由得捏了把汗,当初俄国没有宣战,法国没有参战,实属王辰浩的运气。但下一次或许就没有这个运气了,王辰浩不得不全面考量。

  张枫想了想,觉得王辰浩说的非常有道理,但如果就这样放弃侵吞澳大利亚的机会,他实在有些不甘心!”

  张枫于是腼腆一笑,说道:“澳大利亚那么大,西部几乎是无人区,大规模移民如果被拒绝,那就偷渡。依微臣分析,在西澳地区建立起城市或者要塞,只要掩饰的好,十几年英国人都未必能发现。等到他们发现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说“我们已经在这里几百年了,这本来就是我们的地盘,。”

  王辰浩哈哈大笑几声,不得不佩服张枫这招果然够无耻,但却是好方法,有些类似王辰浩那个年代的国家间的领土争端问题。只要在当地完成了事实上的定居,一旦超过一定时间,就可以宣布占领。说白了,这就是房产法中的合法逆权侵占,只不过偻占的不是房子而是领土,其道理都是一样的。

  张枫于是又道:“陛下,现在帝国在澳大利亚的钠矿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微臣以为可以借助输入民工为由,向西澳和北澳先行移民。让工人拖家带口的过去,以后就生活在澳大利亚。”

  王辰浩点点头,道:“移民优先从贫苦老百姓开始,他们到了澳大利亚生活会更好一些。另外,帝国这么大,每年国内总有一两场天灾,一两个省份遭殃。对那些受灾老百姓,可以优先移民。”

  张枫道:“陛下英明,澳大利亚那么大,足够容纳上千万移民,帝国将这些贫困人口转移出去,也为帝国减轻了很大的经济负担,更会对帝国的社会稳定有大大的好处。”

  王辰浩点点头,不置可否。

  “微臣这就去办!”

  “记得通知外交部,同英国同盟的事情得早日解决。”

  “微臣遵旨,微臣告退!”

  张枫退出御书房,王辰浩则悠闲的躺在龙椅上。又处理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王辰浩心中既高兴又有成就感。(!。</p>


  (https://www.biqwo.com/dudu/0/375/887580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